华中阜外建院以来第一届院级学术讲座开讲啦!
6月12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第一届院级系列学术讲座启动仪式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全科医师培训楼一号报告厅举行。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领导班子成员郭智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医务人员和住培生、专培生等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聆听了院级系列讲座的第一期——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中原》栏目走进华中阜外新闻宣讲会。
院级系列学术讲座活动是医院医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落实国家关于“医、教、研”协同发展的政策,加强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管理,提升进修生、本科生及本院职工的职业素养,推动我院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调动全院医师带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展现我院学术氛围及学术教学创造水平,所以,我院于2018年5月14日下发了《关于举办阜外华中2018年第一届院级学术讲座活动征集报名的通知》,旨在汇聚我院优秀教学人才,以师资队伍、人员梯队建设为核心,加强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打造“教学名师工程”。
通知下发后,全院各科室、病区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对报名的授课题目严格审核把关、择优推荐。截止目前,共征集了81个授课题目,内容涉及学术前沿、珍贵疑难病例分析、医学法规、医学人文、职业素养等诸多方面,汇集了一大批优秀带教老师来授课。
6月12日,第一届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一场活动如期而至。
在热烈的掌声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下,“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中原栏目走进华中阜外新闻宣讲会”盛大开讲。
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负责人徐辉、河南新闻联播主持人吴震宇、健康中原制片人刘斌等媒体界大咖从电视屏幕后来到华中阜外的讲台上,用多年的媒体从业者经验和生动翔实的新闻案例为与会者奉上一场精彩的讲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医务人员如何如何发掘新闻好素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身边故事,传播正能量呢?
这,正是本期学术讲座要解决的问题。
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负责人徐辉肯定了医疗机构与媒体合作的重要作用,他将医疗卫生领域和媒体领域比喻成一对十指相扣的兄弟,相互扶持,相互成就。对媒体人来说,医疗领域就是一座富矿,各种鲜活的报道素材成就了一大批优秀新闻。医疗与媒体的深度融合可以发挥重大的社会效用。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和河南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健康中原栏目是我省卫生宣传的主阵地和主平台,希望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与河南广播电视台能够紧密合作,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河南广播电视台长期关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从探访国家心血管区域医学中心到心脏移植手术和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成功实施,编发了数条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健康中原》栏目制片人刘斌老师通过几段节目视频,深入浅出阐述了“临床一线如何发掘新闻好素材”。他的讲解诙谐幽默、通俗易懂,深受与会者喜爱。
《河南新闻联播》主播吴震宇曾获中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金话筒奖”,是名副其实的媒体界“大咖”。吴老师从播音专业讲到语言艺术,从人文关怀讲到医患沟通,深入分析了新闻媒体与医疗行业的结合点。他的演讲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台下的医护人员如饮甘醇,收获满满。
《健康中原》栏目责编孔德蕾、伦帅省、姜奕杨三位记者先后上台,通过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拍摄播出的一个个精彩新闻,深入剖析了如何在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线索、如何给新闻媒体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河南广播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汪冬丽、赵旭阳,教育培训部副主任程景玲担任活动主持,端庄大方的主持风格成为会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听完了资深记者、媒体大咖风趣幽默又深入浅出的激情演讲,平时忙碌于病房和手术室的白衣天使也跃跃欲试,纷纷走上讲台,“变身”记者与受访者,积极参加互动。
来自大血管外科的通讯员刘鑫护士“变身”资深记者,从航空救援转运患者的优势,问到主动脉夹层的救治,精彩表现引发现场阵阵掌声。大血管外科主治医师陈小三扮演受访专家,真实还原了当时惊心动魄的转运和救治场景。
高血压防治中心通讯员白羽茜“成为”记者后,关心的仍是高血压学科,她一连问了两个专业问题:现在气温升高,有些患者血压反而会降低,这些患者是否需要做一些药物调整呢?很多人除了血压高并没有太大的感觉,这类人群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吗?高血压病区主任赵秋平详细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台下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一场听觉盛宴让台下的观众们意犹未尽,许多医护人员第一次发现,医院和媒体这两个看似没有联系的工作,原来竟有这么多的契合点和相交点。儿童心脏中心二病区主任彭帮田教授第一个提问,他说,哪些肢体动作可以帮助医生与患者进行和谐沟通?吴震宇老师回答,就诊中遇到儿童患者,可以采用下蹲、平视的姿势加上手抚后背的肢体动作能够极大地安抚住儿童紧张的情绪……现场的医护人员大呼受益。
麻醉科护士长王亚丰关心的问题与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大趋势相关,她问:“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时,该如何以更加专业的角度用手机记录突发的新闻事件?”刘斌老师用“在现场,正发生”六个字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在记录过程中,不用过度关注技巧,重点在于清晰的、及时的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等“新闻五要素”。同时,主持人赵旭阳老师还提醒在场医护人员,因为医疗工作性质特殊,所以医务工作人员在发掘身边新闻素材的同时,要注意立足本职工作,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做好宣传配合。
通过此次讲座活动,医务人员对新闻专业的认知从原来的懵懵懂懂变成现在的初窥玄机。在现在信息化的时代,每一名医务人员都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学习一些媒体知识,增强一些宣传意识,不断传播正能量。
华中阜外院级学术讲座活动定为每年一届,每月一次,每次两课时,旨在汇聚我院优秀教学人才,以师资队伍、人员梯队建设为核心,加强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打造“教学名师工程”。
院级系列讲座的第一讲,让参与其中的医护人员普遍感觉收获满满,对之后的院级系列学术讲座表示期待。他们认为,浏览第一届院级系列讲座的主题不难发现,医院在选取讲座内容时,不仅涵盖了他们的日常医务工作,还包罗了多学科的知识,对提升个人业务能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不同学科的学习交流,调动全院医护人员工作和学术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希望能在之后的系列讲座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