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健康崇高精神,树立先进,表彰典型,8月18日上午,由河南省卫计委主办的庆祝“中国医师节”大会隆重召开。
会上传来喜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知名专家程兆云教授荣获第八届“河南优秀医师奖”。
“河南优秀医师奖”由河南省医师协会设立,是全省医师行业的最高奖项!程兆云教授是全省心血管外科专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专家!
程兆云教授荣获“河南优秀医师奖”,充分彰显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超强的学科引领、内涵发展综合实力。
“金刀”程兆云,用“刀尖”解救“心尖”
他被誉为河南心脏冠状动脉搭桥第一人、他是中西部唯一“金刀奖”得主……他就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知名专家程兆云教授。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开诊以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统筹规划和战略指导下,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先后成功实施河南首例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实施的心脏移植手术、华中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等多项世界技术水平手术,标志着河南心血管诊疗水平迈上历史新高度。
为保证河南患者足不出省即可享国家级专家诊治,在总院长胡盛寿院士带领下,北京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蒋立新教授、荆志成教授、潘湘斌教授等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先后来到河南,定时、长期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工作,实现了阜外专家坐诊、查房、手术、会诊和讲课的常态化。
在新的机遇下,程兆云教授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大的拼劲儿,将他的医学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创国内纪录——他一天完成6台搭桥手术
无影灯下,一位大咖级专家正带领团队实施着一台高难度心脏手术。到了关键步骤,大家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只见他娴熟沉稳、一气呵成,比胎毛还纤细的8-0滑线在薄薄的血管壁上穿梭自如,完美地打上最后一个线结……冠脉搭了3根桥同时修复一个二尖瓣,手术过程流畅平顺,完全结束时已是凌晨1:23。
这是极其不寻常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程兆云教授的团队成功实施了将近三十台心脏大血管手术。
这也是极其平常的一天,因为基本上每个工作日都是如此。
在相关科室的共同合作下,大家齐心协力,心脏大血管手术例数创下历史新高。为了减轻远道而来的患者的负担,他曾经连续工作19个小时,一天之内完成六台心脏搭桥手术!
数量创下新高,质量更加优秀!根据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数据库统计,在程兆云教授的带领下,心血管外科全年手术量,从2013年开始一直位居河南省第一、全国前十,质量控制水平位居全国第三!
“他不是在手术中,就是在去手术的路上。”
提起程兆云,他的许多同事都喜欢用这一句话来形容。
程兆云教授认为,病人在医院多住一天,就会多花一天钱,手术能早做就早做,就可以为病人节省不少开支。况且现在技术这么成熟,手术做一个好一个,每多做一台手术,就少一个家庭的痛苦煎熬。每做一台手术,就意味着一条宝贵生命被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就是为了这种信念,就是为了生命的重托,为了那份满满的信任,程兆云教授的团队才这么拼,他们一起拼出了无数老百姓的健康,拼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发展。
高标准——他经常使用最细的8-0滑线
据了解,目前国内仅北京、上海等几家医院的心脏搭桥专家在用,全国使用8-0滑线的心脏外科专家总共不超过5名。美国一名专家得知情况后,也直呼“了不起”。
国际上,心脏外科医生的平均搭桥手术支数是3.1根,搭桥手术支数越多,患者康复效果越好,患者并不增加开支,但对医生而言却费时费力。为了更充分地解除患者心脏缺血面积,增加更多区域供血,程兆云对许多接受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搭桥做到5到6根,患者手术后康复快效果好。
程兆云自信地表示,技术很成熟,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技术完全一样,人家用动脉血管搭桥,咱也照样用。克林顿当时搭3根桥用时73分钟,同类型手术程兆云只用了37分钟。
“很多农村来的患者家属舍不得花钱吃饭、住旅馆,一天三顿吃馒头咸菜,晚上就在医院里找个角落铺张报纸睡。”程兆云说,“看到这些情景,我心里总是心酸、就着急,想要把患者赶紧治好,让他们早日康复回家!”
金刀奖——全国仅有5位专家获此殊荣
程兆云于1997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留学研修,1999年回国后把所学心血管外科新技术结合中国国情和省情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医师学院(RACS)鉴于他“良好掌握了研修课程内容、按时返回中国、一直在该专业及执业地工作、把澳洲所学及时应用于派出国、在本领域做出了显著提升”等成绩,特授予程兆云 “国际外科医师奖”,目前在中国(包括港澳台),他是这个国际奖项唯一的获得者。
同时,程兆云还荣获第六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奖”(即金刀奖)中的 “优秀医师奖”。他是五位获奖者中,唯一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医生。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荣誉的背后,是坚强的信念,是无懈的付出,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艰苦而又美丽的锤炼!
“程院长不仅在术后用画图做总结,而且术前就会在手术间贴上患者的心脏结构和病变示意图,使大家对这台手术的方向有个清晰的了解。”程兆云的一名学生说。
“画心”的习惯,程兆云已经整整坚持了18年。
只要做心脏手术,他的一个重要习惯就是术前根据病人的冠脉造影、彩超等画出病人的“心”图,在手术结束后,再把手术方式、术中发现的新情况及时“补充”进去。
“这样画出来,参加手术的团队成员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病人的病变位置,了解到病人病史,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这种手绘图看了一目了然,有利于病人术后的复查、随访和宣教。”程兆云说。
正是靠着这份用心和细心,在程兆云的带领下,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团队在我省率先开展了全动脉化搭桥、心脏不停跳搭桥和近端优先吻合等一系列先进外科技术,在短时间内以高效率确保了手术质量安全,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大大改善,程兆云也因此成为众多心脏病患者的“守护神”。
在程兆云教授的办公室柜子里,有几个厚本子,在这些本子中,这3900多名病人的情况全部位列其中,而且每个病例都有一个“心脏美工图”。每次手术前后,再累,也要记下来,这样既方便以后病人回访,同时也方便以后统计分析。
现在,3900多例心脏手术的手绘示意图合订本,已经成为所有心脏外科医师的宝贵财富。这一张张色彩鲜明、记录详实的手术示意图,涵盖了数千个病例,成为反映众多患者冠脉搭桥特点的宝贵数据库,也凝聚着这位中国心脏外科医师最高奖“金刀奖”获得者对专业的精益求精。
这就是程兆云教授,从医数十载,用刀尖上行走的精妙技艺,不断突破心脏手术的“禁区”,为无数危重心脏病患者开启了新的人生,以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书写了“河南优秀医师”的最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