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1日,华中心血管病大会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举行。
10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发表了题为“心血管外科下一个十年,我们的‘战场’在哪里?”的主题演讲。
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全国医疗规模迅速增长
胡盛寿院士指出,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中国的心血管病医疗规模快速增长,是我们国家投入力度最大、服务能力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
如果用一些数据来衡量,有一些值得骄傲的东西:
全国手术量超过3000例的心脏中心达到10家,更多大型心血管病中心建成;
手术量由143,000例/年增长至228,938例/年;
获得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13个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上;
建立了1个全国性心脏外科数据库;
医院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由单纯的一个医疗中心向医学中心转移,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
这些变化都反映出,在过去的十年,我们国家在服务体量、服务能力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1世纪中国心血管外科的“新常态”
未来十年,中国心血管外科还能够高歌猛进吗?
胡盛寿院士认为,从救治对象而言,潜在疾病治疗的数量是巨大的。事实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同样的,中国心血管外科也进入了一个新常态。
胡盛寿院士强调,从整体层面上看,心血管病病死率持续攀升,医疗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国心外科水平差别巨大,2013年以来,我国心外科手术量增速明显放缓,心外科手术结构变化明显。
从技术层面上看,胡盛寿院士总结了我国过去十年心外科发展的特点:
(1)微创技术普及不快;
(2)老龄、退行性瓣膜病逐步增长;
(3)心律失常外科治疗在困惑中成长;
(4)搭桥手术在PCI“阴影”中求生存;
(5)成人先心病治疗成长空间巨大;
(6)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时代”来临;
(7)血管外科将占“半壁河山”。
未来十年的“战场” ,我们的路在哪里
展望未来十年,胡盛寿院士认为,在心血管领域,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原创基础研究、原创理论研究、原创技术开发寥寥无几。我们需要挑战难题,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勇气和定力。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需要更多原创的医疗器械的研发,为患者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中国这么大,我们需要去研究原创的医疗器械,为国人健康服务。
第三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指南和基本技术的学习模式,几乎都是从西方学到的。所以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大样本临床队列优势,制定符合国情的临床路径和质控体系,包括临床指南的制定。
胡盛寿院士特别强调,中国心胸血管外科发展前景取决于“新一代”医生的培养。造就新一代的心脏外科医生,是我们这个专业发展的最根本的要求。
胡盛寿院士总结道,下一个十年,心血管外科仍然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心血管外科病人结构的变化,开辟新的“主战场” 势在必行;创新外科技术发展,培养高素质心脏外科医生是我们这个专业未来发展的生存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