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外“无血手术”常态化:行业称“标杆”,与北京阜外同质化
2018-11-29
浏览次数(4328)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外科医师精准操作,竭尽所能减少手术出血。体外循环专家改进技术和设备,力争做到每个红细胞都“颗粒归仓”。他们用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目的就是尽可能让患者术中不出血、不输血,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疗费用,避免输血风险!

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这种超前的血液管理理念早已根植于每位医务人员的内心深处。在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他们已经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完成的创举——8公斤以上的患儿做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可以不输血!

减少出血

守住血液管理的第一道关口

一位11个月大的孩子,患有严重先心病——二尖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孩子的体重只有8.1公斤,比同龄孩子低,发育迟缓,这两个问题成了孩子父母的心头病。

如此复杂的疾病,只能采取体外循环开胸手术。一大早,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现代化的“百级层流”手术室里,麻醉科、体外循环和手术室的医务人员已经做好了准备。

儿童心脏中心主任彭帮田教授更换好手术衣,仔细给手和手臂消毒后,信步走到专用手术间,开始这台富有挑战的手术。无影灯下,手术刀的每次游走都能恰好避开重要血管,手术线的每次缝合都严丝合缝、恰到好处。


1个半小时后,手术主要步骤顺利完成,经食管心脏超声验证,心脏畸形矫正完美。而这整个手术过程,未使用任何外源性血液制品,顺利完成手术。

一台让患者受益,让患者家属放心的“无血手术”就这样顺利完成了。

实施无血手术对术者要求很高,必须确保整个手术不能有大出血甚至极少出血。对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专家来说,这台手术并没有任何特殊性,因为“无血手术”早已成为了常态化。手术越来越精准,术中出血量越来越少,心外科专家为患者守住了血液管理的第一道关口。

颗粒归仓

让每个红细胞重回患者体内

心脏外科手术难度高、风险大,要想进行“无血手术”难度可想而知,这需要麻醉科、体外循环、输血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的通力协作。

8公斤体重患儿的血容量仅600多毫升,而体外循环仅“预充”量就要400毫升,这为手术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破解这个难题,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副主任杨雷一、李建朝等对设备和技术进行了一系列重要创新。

为了更加适合体重较轻的孩子,体外循环团队对体外循环设备进行了创造性”改装”。使得膜肺更加“迷你化”,管道更短、管子更细,“预充”量大大降低。此外,专家们还使用“血液回收系统”,把手术过程中视野可见的渗血回收吸入到机器中,然后经过改良后的超滤设备,把血液有效成份浓缩后,重新再输入患者体内。

更加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医务人员甚至把手术过程中所用纱布上吸收的血也进行洗脱、浓缩,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真正做到了每个红细胞都颗粒归仓。他们对技术的要求近乎苛刻!

避免输血

确保手术患者能够最大获益

输血,是指通过静脉滴注将血液输送到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严重创伤、严重贫血和大量出血的患者来说,输血无疑是一种快速而又有效的救命手段。

但是,必须认识到,输血不但会增加患者住院费用,而且还存在溶血、感染和过敏等风险。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输血科副主任梁玉说,正因为如此,临床上有非常严格的输血管理制度。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和血液管理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手术实现了无血操作,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彭帮田主任说,从患者入院开始,血液管理理念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第一步,术前检查现在是由医务人员抽取“微量血”法完成的;第二步,制定严密手术方案,实施精细化手术,最大限度减少术中出血;第三步,最大限度地回收并回输术中渗血。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河南省儿童心脏中心主任范太兵教授介绍,近5年来,河南省儿童心脏中心已成功实施了1000余例”无血心脏外科手术”。医院无血心脏外科手术的比例达到39%,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血液管理之所以做得这么出色,与北京阜外专家尽心尽力“传帮带”密不可分。

总院长胡盛寿院士高标准要求,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要在医疗技术水平与防治能力、医疗质量管理及控制、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保持“三个一致”。

在胡盛寿院士带领下,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李守军教授、潘湘斌教授、李立环教授等数十名专家定时、长期在华中阜外开展工作。开展了人工心脏植入、心脏移植、PPVI、TAVI、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经皮肺动脉带瓣支架植入术等国际国内领先的标志性技术,并对血液管理进行指导,按照阜外医院同质化的标准要求,传播理念、帮助技术、带出团队。

正因为如此,华中阜外的血液管理理念、水平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保持一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8公斤以上体重的患儿,开胸做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时不输血,已经成为常态。这样的标准,堪称血液管理领域的“标杆”。

科室简介


河南省儿童心脏中心于2012年经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批准,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成立,2017年12月已整体搬迁至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为河南省首家、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先心病诊治基地。

目前设置四个先天性心脏病病区。病房环境和各种设备国内一流,功能齐全,为心脏手术治疗和术后病人康复提供了充分的安全保证。  

现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先心病患儿5000余名,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近2000余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主动脉缩窄、三房心、肺动脉狭窄、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等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在学科带头人范太兵主任,彭帮田、李群副主任的带领下,成功实施了河南省首例大动脉转位Switch手术、国内首例Nikaidoh手术、华中地区首例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等。

该中心承担并参与国家“十三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省部共建项目1项;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等3项;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论著6部,获国家级发明专利3项。  

该中心与国际接轨,定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国内外著名心脏中心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专家的“传帮带”下,我省的小儿先心病的诊治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