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大血管外科病房。即将办理出院手续时,34岁的患者小石显得特别高兴,坚持把一面锦旗送给挽救他生命的医护人员。
而在几天前,小石还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他患的是令人闻之色变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当医生告诉他和家人,这种病致死率非常高,被称为“旋风杀手”,需要尽快手术时,他们认为是危言耸听。
这个病真的有医生说的那么严重吗?“好好”的人真的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吗?当小石和家人还在纠结要不要手术时,危险发生了……
小石34岁,来自驻马店。前几天的一天夜晚,小石突然感觉胸背撕裂样疼痛。
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小石血压飙升至182/120mmHg。结合患者症状,经主动脉CT检查,初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医生强烈建议,立即转往上级医院进行救治。
晚上8:25,小石被当地救护车护送至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大血管外科。正在值班的孙志刚副主任医师为其办理了住院手续,同时联系输血科备血,准备在完善检查后,立即安排急诊手术,并向在外开会的张志东主任汇报。
术前谈话时,孙志刚副主任医师向患者家属充分讲解了该病的高风险性,以及立即实施外科手术的紧迫性。
谁知道,小石和家人极力反对立即进行手术。他们认为,小石意识清醒,能吃能喝,只不过血压不太稳定,要进行开胸手术是不是小题大做?
孙志刚副主任医师继续苦口婆心相劝,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最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率可达50%,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主动脉破裂或心包填塞。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的机率可能会越来越高!紧急手术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唯一有效方法。
当地检查结果提示小石已经有了心包积液,而且右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已经消失,右下肢皮肤温度已经变凉,提示夹层向远端剥离范围广泛,如不尽快手术,右下肢很可能就会出现缺血坏死,而主动脉破裂、心包填塞的机率也会升高,危及性命!
但小石和家属根本就听不进去,拒绝手术治疗,甚至要出院回家。
面对不配合的患者和家属,专家们仍然没有放弃,尽力告知疾病的风险,争取小石家属配合治疗。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讲解,他们终于同意进行术前的CTA检查。
为了防范风险,孙志刚副主任医师亲自陪同患者做检查。晚上10:22,就在患者做CTA检查时,危险发生了:患者意识突然丧失,呼之不应,颈动脉搏动无法触及,血压测不出,情况十分危急!
孙志刚副主任医师立即作出判断,患者可能发生了心包填塞或夹层剥离影响了冠状动脉血供!如果不立即处理,患者将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死亡!
孙志刚副主任医师立即和CT室、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展开抢救……患者血压慢慢上升至75/52mmHg,心率112次/分。
情况稍微好转后,医务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患者转移至急救设备比较健全的急诊科抢救室继续抢救。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深静脉穿刺、泵入肾上腺素……经过一系列抢救,患者生命暂时得以维持。
得知小石的病情恶化,小石的父亲已经吓得瘫坐在地上。缓过神后,他恳求医务人员无论如何也要救小石一命。
外出开会的张志东主任经网络阅读CTA后,要求在院医生紧急组织手术。十几分钟后,外科医师准备就绪,麻醉医师准备就绪,体外循环医师准备就绪,手术护士准备就绪……
小石很快被推进了手术室,开始接受全身麻醉。郎志斌主治医师一边实施麻醉,一边维持好小石的血压、心率。手术很快开始,切开心包后,专家们发现心包内有大量积血,血液由主动脉夹层外膜不断外渗入心包腔导致心包填塞。在体外循环的辅助下,乔刚副主任医师、孙志刚副主任医师、黄真锋副主任医师和卢伟主治医师迅速为患者实施了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支架置入……两个小时后,这颗年轻的心脏重新跳动起来了!
术后第二天上午,小石在心外监护室的精心治疗下,神志慢慢清醒,四肢有力,右下肢皮肤温暖,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医务人员将小石的情况告诉他老父亲后,老人家得知儿子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右下肢也保住了,激动得说不出话。
4月3日,小石在乔亚娟护士长等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康复出院。
小石的求医过程虽然曲折,但结局比较完美。
医患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医生敢于奋力一搏需要病人及家属对医生充分信任和支持,两者合力才能战胜病魔,这才是最健康的医患和谐关系。
师者厚德,医者仁心。无论战胜疾病的道路何等艰险,医护人员都不愿、也不能放弃任何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