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
肺栓塞是常见的一种诱因
核医学科的肺灌注显像检查
对诊断肺栓塞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是检查肺栓塞的重要手段之一
崔先生今年31岁,6年前开始间断性咯血。半年前感染新冠后咯血明显加重,从咳痰中带暗红色血变成咯鲜红色血。
在当地医院检查后,排除肺肿瘤、肺结核、炎症等常见咯血原因,经CT肺动脉造影证实是肺栓塞。崔先生选择了先进行保守治疗。
长时间的保守治疗,对崔先生的症状改善不明显。为了寻求进一步治疗,崔先生转诊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大血管外科就诊。
保守治疗有没有把堵住的血管疏通?病人近期已经做过CT肺动脉造影,短期内重复该项检查有没有影响?
为充分评估肺血流灌注情况,同时也能够减少辐射剂量和短期内重复使用碘对比剂的风险,大血管外科病区主任张志东为患者申请了核素肺灌注显像。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双肺多发肺段的稀疏、缺损,说明携带核素的血流不能有效的灌入到这些区域,提示双肺大面积的梗塞,右肺非常严重。
患者持续咯血、肺动脉高压,同时伴有感染发热,情况紧急,考虑到保守治疗没有好转,需要更为积极的方式解除病人痛苦。
张志东主任立即为患者安排手术,清除了双肺动脉的血栓,并对损伤的动脉进行修补。术后患者咯血、发热症状消失,病情逐渐平稳。两周后复查肺灌注显像,显示既往梗塞区域已经恢复了血流,提示从功能上实现了再灌注。
肺灌注显像在该患者的应用中,对肺栓塞的诊断起到影像学支撑作用,对术后的疗效评价做到直观的功能性显示。
到底什么是肺灌注显像呢?让我们听听核医学科副主任崔静怎么说。
01
什么是肺灌注显像?
是一种诊断肺栓塞的无创影像技术,它是利用放射性颗粒在肺毛细血管内的暂时嵌顿,通过肺灌注显像平面和断层显像显示的双肺放射性分布情况,反应肺动脉的血流分布。
02
临床应用
(1)肺栓塞的诊断与疗效判断
(2)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肺血管床受损评价
(3)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 肺血管受损程度与疗效判断
(4)肺切除术前后肺功能的评价与预测
(5)肺血管病变对肺动脉受累的诊断和评价
03
肺灌注显像在诊断肺栓塞上的优点有哪些?
目前临床诊断肺栓塞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是肺动脉增强CT(CTPA)、肺动脉造影等。与之相比,肺灌注显像优点很多。
第一,由于是断层显像,明显提高了的诊断准确性,尤其是显著降低了“不能确诊”患者的比例,其总体诊断准确性和CTPA相当,甚至更高,特异性显著高于CTPA。
第二,有利于观察受检者心影、大血管、肺不张、肺大泡、肺间质病变、肺占位病变、炎性病变、结核及胸腔积液等的变化情况,使诊断更为准确、全面。
第三,定位准确,对于肺部手术后或其他肺部病变导致肺体积、形态发生变化者更显著。
第四,可明显降低肺栓塞患者的放射线剂量,且不受造影剂过敏、严重肾功能不全等限制。
03
禁忌症
血清白蛋白过敏体质者禁用。
肺功能衰竭者禁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必要时请提前咨询核医学科医师。
| 文稿:崔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