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所不知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2020-09-14
浏览次数(8386)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你有所不知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心梗,一个谈之色变的名词,传统观念里,急性心梗一旦发作就意味着死亡。医学解释是,一旦心肌细胞缺血,每分钟可能会造成几百万心肌细胞的死亡。那么有人会问,心肌细胞死亡等它再长出来不就行了,就像咱们的皮肤一样。然而事实是,心肌细胞的死亡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旦它死亡了,便不可再生。所以,快速的挽救心肌细胞成为抢救心梗患者的关键。

夜班23点34分,急诊科收治了一位自述胸口疼痛的病人。在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之后,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建议进行急诊PCI。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患者本人和其家属均无进行手术的意愿,迫于无奈,只得搁置。一小时后再次对患者复测心电图和肌钙蛋白的测定,都到达了危急值,并再次与家属进行沟通,令其签署病危通知书。患者本人与其家属仍对此犹豫不决,认为只不过是前天喝了点儿酒所致,休息一晚即可缓解。直到第二天早上5点01分,患者症状仍无缓解。再次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并告知,根据心电图的演变,医生判断患者右冠可能已经闭合,患者与家属终于同意手术,随即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急诊PCI结果右冠状动脉闭塞,放个支架开通了血管。

在这个病例中,患者确诊了急性心肌梗死之后,医生给出的建议是进行介入手术。那么,什么是介入手术?

介入手术,全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也就是我们口中经常说的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动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通俗的说,PCI的原理就是用一个气球伸进血管里,充气让血管打开,再拿一个东西给支撑,免得再次堵塞。因此,PCI对于急性心梗发作的患者,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PCI的适应症并不只有心肌梗塞这一种。对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并且有较大范围心肌缺血的患者,介入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提倡尽早介入治疗。高危患者主要包括:反复发作心绞痛或心肌缺血或充分药物治疗时活动耐量低下;血心肌酶指标升高;心电图新出现的ST段压低;出现心力衰竭或出现二尖瓣反流或原有反流恶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持续室速;6个月内接受过介入治疗;曾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等。

从技术层面来看,PCI分很多种,通常情况下,PCI过程会同时涉及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也就是所谓的下球囊、下支架。一根细导丝将金属支架和球囊送入血管狭窄的位置,而后对球囊进行充气来达到扩大血管内径的目的。之后放置支架,维持血管的开放。研究表明,在PCI后的前三个月中,使用支架极为重要。在那之后,动脉便可以自行保持张开状态。支架的种类也有很多,例如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和完全可吸收的血管支架(或自然溶解的支架)。

放置支架后,也不能说完全没问题,彻底恢复如初了。首先,患者需要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几个月,以帮助预防血液凝块,服药时间长度因人而异,切记不可私自停药或减量。其次,注意饮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合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第三,适当进行活动,但不可剧烈运动,防止支架脱落,平时可进行一些较为缓和的运动如走路、太极等。

与其他手术一样,PCI术也会出现并发症。比较典型的并发症有血管损伤,过敏反应,心律不齐,动脉受损,肾脏损伤,心脏病等。年龄较大且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在手术时发生心力衰竭或患有广泛的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多发性阻塞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会更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PCI技术也越来越成熟。通过以上简单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对PCI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也希望更多人能够正确认知PCI技术,打消诸多疑虑。


供稿  急诊 于风景

审编  吴朵朵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