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醉周 | 麻醉会让孩子变笨吗?你关心的麻醉小知识,看这篇就够了
2024-03-29
浏览次数(733)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是

“中国麻醉周”

2024年“中国麻醉周”的主题为

生命至重,大医精诚——

深究病因讲麻醉

诚心实意帮患者



提起“麻醉”

不少人都觉得很神秘

麻醉医生常年“隐居”在手术室

患者跟他们很少有直接接触

其实这些“神秘医生”

是无影灯下的守护者

是舒适化医疗的践行者

更是急危重症救治的主力军



时值中国麻醉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副主任赵亮、副主任邱林、副主任医师郎志斌为您解答老百姓最常见、最关心的“麻醉”小问题。

01

麻醉是不是打一针就完事了?

麻醉绝不仅仅是“打一针”这么简单。

麻醉医师要全面负责患者从进入手术室到离开手术室期间的生命体征监测;合理的选择麻醉方法和药物;运用多种方法和药物控制麻醉深度,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为手术提供安全,无痛,手术野清晰,肌肉松弛的状态;在手术结束时又要使患者安全舒适的清醒过来;必要时为患者提供术后镇痛,让患者在手术后也不会感觉到强烈的疼痛。

此外,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材料学的进步,整个手术的发展方向向着微创化、介入化发展。近10年来更多新的术式要求麻醉医生要掌握新的技术,麻醉医生的责任越来越重,逐渐由后台转变为临床治疗的引导和决策者。

麻醉医师还肩负有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抢救;心肺脑复苏;疼痛治疗等多种处理和救治病人的责任。

02

心血管手术麻醉与其他类型手术的麻醉的不同之处?

心血管手术通常涉及重症患者心脏疾病或其他并发症的患者。这些患者的麻醉管理需要特别注意其心脏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

心血管手术要求更高级别的监测。除一般监测(如血压、心电图、氧饱和度等)之外,还可能需要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导管监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等高级监测手段。

在心血管手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稳定至关重要。这可能包括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者机械辅助装置来支持血压和心脏输出量,特别是在心脏旁路手术或心脏停跳期间。心血管专科麻醉医生要有对患者病理生理和手术过程有深刻了解。

心血管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监护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包括心脏事件、肾功能损伤和脑血管事件。因此,麻醉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状况,实施个体化治疗化的风险管理策略。

麻醉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例如,在心血管手术中,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对心脏有最小副作用的麻醉药物。

心血管手术中可能需要使用体外循环来维持血液循环,这要求整个团队具备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来管理这些复杂的情况。

综上所述,心血管手术麻醉与其他类型的麻醉相比,在病人管理、监测需求、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方面存在显着不同。这要求麻醉医生具有专门的培训和经验,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最佳结果。

03

全身麻醉会对智力有影响,让孩子变笨吗?

现代麻醉采用的全身麻醉药均为对人体影响极小、作用可逆的药物,而且部分药物的作用时间短,手术后可经人体代谢完全排出。

对于全身麻醉,FDA(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认为对3岁以上的儿童的智力指出未有影响。然而,3岁以下的婴幼儿也包括胎儿,由于神经系统处于发育期,全身麻醉药物对宝宝们会不会有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争议,但还没有得出最终结论。

根据2018年发表在《ANESTHESIOLOGY》上的实验对于年龄小于3岁小朋友,多次经历全麻,经历过一次全麻以及未经历全麻的小朋友来说,总体的智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多次经历全麻的儿童与未经历全麻的儿童没有差异,也有实验报道显示对于3岁以下健康儿童的智力影响,全麻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影响。

智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每年世界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次使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实践证明,在专业人士的正确使用下,全身麻醉药不会对智力有任何的影响。

04

术前为什么不能吃饭、喝水?

胃肠道的准备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出现呕吐反应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而这种呕吐反应在麻醉过程中,特别在气管插管、吸痰管吸痰及拔出导管时可能随时发生,因为一些麻醉药物减弱人体正常的保护性反射。

例如,肺对胃内容物有保护性咳嗽反射,防止它们进入肺内,但是麻醉以后,这些反射消失了。而胃酸对肺的刺激非常大,一旦进入肺内常引发吸入性肺炎,可导致呼吸衰竭,影响生命。如果进食或大量饮水后进行麻醉手术,则胃内容还没有消化进入肠道即可反呕出来,不仅会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那么手术前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能吃饭、喝水呢?这取决于手术的部位、种类、大小及病人的年龄、一般状况等。一般的外科手术术前12小时都应禁止饮食,4-6小时开始禁止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