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心脏病家族:常见心脏病种类及其奥秘
2024-12-11
浏览次数(1667)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或许经常听到有人提及心脏病。无论是在新闻报道里看到名人因心脏病突发离世,还是身边的长辈在爬楼梯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心脏病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但你知道吗?心脏病其实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着多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危害。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心脏病的世界,深入了解一下各种心脏病的种类。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为身体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病是指心脏发生病变的疾病总称,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两大类。

(一)先天性心脏病

1.定义: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常见的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这些病变通常在出生时就存在,有些可能不会立即出现症状,但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显现出来。此外,先天免疫系统异常也可能导致心肌受损,从而形成先天性心脏病。

2.症状表现:因畸形类型而异,常见的有口唇青紫、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例如,法洛四联症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青紫、呼吸困难和缺氧发作。由于存在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等畸形,导致血液氧合不足,出现青紫;肺动脉狭窄使肺血流量减少,引起呼吸困难;缺氧发作则是由于肺动脉痉挛,进一步加重缺氧所致。

3.主要病因有遗传因素: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有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有关。环境因素:孕妇在孕期感染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接触放射线、化学毒物等,服用某些药物,或患有糖尿病等疾病,都可能影响胎儿心脏的发育,导致先天性心脏病。

(二)后天性心脏病

是指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疾病,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对应,由于获得性因素而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不是源于发育过程中,而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包括: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影响心肌供血。


(1)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患者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可能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肩背部,一般持续 3 - 5 分钟。

(2)病因:不可控因素:年龄、家族遗传史等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如果家族中有早发冠心病患者,个体患病风险也会升高。可控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

2.心肌梗死:如果冠状动脉完全堵塞,会引发心肌梗死,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休克。病因同冠心病。

3.心肌病:是一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

(1)临床表现: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肥厚型心肌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症状。心肌肥厚导致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同时可能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影响心脏射血。限制型心肌病以右心衰竭症状为主,如水肿、腹胀、肝脏肿大等。心肌纤维化和僵硬,限制了心脏的舒张功能,使血液回流受阻。

(2)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4.心律失常:指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律异常。正常心脏的跳动是由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控制的,当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出现问题时,就可能发生心律失常。



(1)临床症状:轻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晕厥、猝死。例如,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可感到心慌、心跳不规则,还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内瘀滞,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2)病因:生理性因素如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咖啡等可引起生理性心律失常。在这些情况下,身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心脏跳动加快或节律改变,但一般是暂时的,去除诱因后可恢复正常。病理性因素可由冠心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导致。例如,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可影响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引发心律失常;心肌病变,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也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

5.心脏瓣膜病:由于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疾病。

(1)临床症状: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等症状。例如,二尖瓣狭窄使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导致肺静脉淤血,引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严重时,肺毛细血管破裂,可出现咯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主动脉内的血液在心脏舒张期反流回左心室,使心脏负荷加重,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心悸、胸痛、头晕等症状。

(2)主要病因包括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退行性病变等。风湿热是引起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风湿热反复发作可导致心脏瓣膜受损;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真菌等感染心脏瓣膜引起的炎症,可导致瓣膜破坏;退行性病变则主要与年龄增长有关,心脏瓣膜逐渐老化、钙化,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存在的疾病,凭借如今日益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能做到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合理治疗,许多患者是可以恢复正常生活、维持健康,对于这类疾病应给予足够重视并积极应对。而后天性心脏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了解其类型、症状和危险因素,对于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供稿 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 张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