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慢性冠脉综合征
2025-05-09
浏览次数(303)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累积和冠脉循环功能改变的动态过程,通过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慢性冠脉综合征(CCS)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且两者相互对应,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冠心病的持续病程和动态变化的性质。虽然慢性冠脉疾病可以长期稳定,但随着病情变化,冠心病可以在相对稳定的CCS和不稳定的ACS之间不断地转化。

CCS是一系列与冠状动脉和(或)微循环慢性疾病相关的结构和(或)功能改变而引起的临床表现或综合征,是排除ACS之外的所有阶段。

2024年《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明确了CCS临床常见的5种类型: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ACS或冠脉血运重建住院后的稳定患者、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或微血管疾病患者,以及体检筛查时发现的无症状性冠脉疾病患者。

一、很多人怀疑自己是CCS,那当我们去医院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可以根据CCS的概率选择可能需要检查(如图):

1.低概率(≤5%):基本可除外心绞痛,重点考虑控制危险因素;

2.中概率(5%~15%):可行运动负荷心电图、考虑无创性心脏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冠脉CTA、负荷影像检查等);

3.高概率(>15%):行无创性心脏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有创性冠脉造影。

概率图:

image.png


二、确诊CCS的患者第一时间往往是考虑是否需要行有创的冠脉造影检查,那什么时候需要行冠脉造影检查?

1.药物治疗后仍无法控制的心绞痛患者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

2.根据临床症状和无创检查结果强烈怀疑CCS时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

3.无法进行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或检查结果不确定的疑似CCS患者应考虑冠脉造影检查。

4.如果无创性评估表明事件风险高,需要确定血运重建方案,则可能需要进行冠脉造影检查。

三、“防患于未然”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那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戒烟:吸烟是公认的冠脉疾病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戒烟可改善CCS患者的预后,一项系统性评价显示,与持续吸烟的患者相比,戒烟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了29%。

2.健康饮食:不健康的饮食是导致冠脉疾病及其进展的主要原因,CCS患者健康饮食模式的改变可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MACE)。

3.限制酒精:过量饮酒会增加死亡及心血管风险,包括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非妊娠期女性每天可饮用酒精不超过15g(相当于50度白酒30ml),男性每天不超过25g(相当于50度白酒50ml)。

4.体重管理:建议成人将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20~25kg/m2,老年人控制在22~26.9kg/m2,以降低MACE发生风险。对于超重或肥胖的CCS患者建议减重,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甚至外科干预。

5.体育锻炼:运动可加速冠脉侧支循环形成,提高生活质量,建议患者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6.社会心理因素:应筛查是否合并抑郁、焦虑、严重失眠等心理障碍,如有指征,建议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7.环境因素:心血管系统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环境噪声及季节变化等。建议配备有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的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污染,在严重污染的地区可佩戴N95呼吸器面罩。

8.心脏康复:强调整个生命周期中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医学干预模式的全程管理。建议所有有适应证如近期有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伴有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脏移植后的患者均接受心脏康复治疗。

 

供稿 冠心病四病区 王澈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