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眠穴位按摩
2025-07-24
浏览次数(142)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失眠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影响精神状态,还会降低免疫力,甚至诱发慢性疾病。中医称失眠为“不寐”,认为与“心神失养”或“阴阳失调”密切相关。现代生活中,工作压力、情绪波动、饮食不节等都是常见诱因。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辅助改善睡眠质量。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几个简单有效的助眠穴位,帮助大家改善睡眠困扰。

一、为什么穴位按摩能改善失眠?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有十二条正经和诸多奇穴,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相应的脏腑功能。失眠主要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而按摩特定穴位能够:

• 宁心安神(如百会穴)

• 疏肝解郁(如太冲穴)

• 健脾和胃(如足三里穴)

• 补肾益精(如涌泉穴)

二、6个关键助眠穴位及按摩方法

1.百会穴—平衡阴阳,安神定志

位置:人体头顶部,两耳尖连线中点。  

按摩方法:用指尖轻叩或顺时针按揉2分钟。  

适用人群:升阳安神,缓解头晕、健忘。  

2.安眠穴—专治入睡困难

位置:耳垂后方凹陷(翳风穴)与枕骨下方凹陷(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力度以微酸胀为宜。  

适用人群:难以入睡、神经衰弱者。

3.足三里—健脾益气,调和气血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犊鼻穴)下3寸(约四横指),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3~5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宜。  

适用人群:消化不良、乏力者。

4.三阴交—调理肝脾肾,改善睡眠质量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向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按摩方法:拇指按压或上下推按3分钟,睡前按摩效果更佳。  

适用人群:女性更年期失眠、气血不足者。  

5.太冲穴—疏肝解郁,缓解压力型失眠

位置: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从下往上推按2分钟,配合深呼吸。  

适用人群:压力大、易怒、情绪焦虑者。  

6.涌泉穴—引火下行,改善阴虚失眠

位置:足底前1/3凹陷处(蜷足时足心最凹点)。  

按摩方法:用手掌搓热涌泉穴,或睡前用拳头轻敲100次。  

适用人群:手脚心发热、夜间盗汗者。

 

1753320610490756.png

三、注意事项

1.力度适中:以酸胀感为宜,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皮肤损伤。  

2.持之以恒:坚持按摩1~2周,效果更明显。  

3.配合生活习惯:避免睡前玩手机、喝咖啡,保持规律作息。  

4.严重失眠需就医:若长期严重失眠,可配合中医辨证综合治疗。  

穴位按摩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通过刺激经络,调和气血,帮助改善睡眠。今晚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供稿 中医科 李赛赛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