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如果把血管比作高速公路,血液就是运送氧气和营养的“物流车队”。当下肢动脉被粥样硬化斑块堵塞,血流速度变慢甚至中断,就会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人群:
-- 中老年人群:50岁以上高发,男性多于女性。
-- 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风险激增。
-- 老烟民: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6倍!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危害:
-- 早期:腿脚发凉、走路腿疼。
-- 晚期:静息痛(不走路也疼)、肢体坏死或溃疡不愈合。
-- 严重危害:可能面临截肢!
二、你的腿在“喊救命”!这些信号别忽视
真实案例:65岁的赵大爷有20年烟龄,最近半年走路一两百米就小腿胀痛,休息几分钟后才能再走。他以为是“老寒腿”,直到脚趾发黑溃烂才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险些截肢。
1.疾病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 | 症状描述 | 生活比喻 | ||
1期(轻微狭窄) | 腿脚发凉、容易抽筋 | 就像冬天没穿秋裤 | ||
2期(间歇性跛行) | 走路时小腿/臀部酸沉胀痛,休息3~5分钟缓解 | 如同“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 ||
3期(静息痛) | 不走路也疼,夜间尤其剧烈 | 像有人拿针扎腿,彻夜难眠 | ||
4期(组织坏死) | 脚趾发紫发黑、伤口溃烂坏死 | 如同“植物枯萎” |
2.自测方法:
-- 摸脚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对比双腿)。
-- 抬腿实验:平躺抬高双腿45度,1分钟内脚掌苍白提示缺血。
三、血管为什么会“堵车”?
以下5大元凶正在毁掉你的双腿:
1.血脂超标:血液中的“垃圾”(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2.高血压冲击:高压血流像“冲击钻”损伤血管内膜,加速斑块形成。
3.糖尿病腐蚀:高血糖让血管“泡在糖水里”,血管壁变脆易堵。
4.吸烟放毒: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毒素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5.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导致血流缓慢,垃圾更易沉积。
四、如何发现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简单筛查:
- 踝肱指数(ABI):用血压计测量踝部/手臂血压比值(正常值0.9~1.3,0.7~0.9提示轻度缺血,0.4~0.7提示中度缺血,低于0.4提示重度缺血)。
2.影像学检查:
- 血管超声:无创无辐射,可看血流速度、斑块大小,判断狭窄程度。
- CT血管成像(CTA):注射造影剂后三维重建血管,清晰显示堵塞位置。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无辐射,无需注射造影剂,适合肾功能不全者。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微创介入检查,术前必做的“精准地图”
五、治疗:从“通血管”到“保肢体”
1.轻度堵塞(阶段1-2期)
(1)药物治疗:
- 降脂药(如他汀类):把“血管垃圾”清走。
- 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防止血栓“添堵”。
- 扩张血管药(如西洛他唑):增加“侧枝”血供。
(2)生活方式治疗:
- 戒烟!戒烟!戒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步行锻炼:每日坚持行走至疼痛出现,反复锻炼,逐步延长行走距离。
2.严重堵塞(阶段3-4期)
(1)微创介入:
- 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用球囊撑开狭窄处,放入支架保持通畅。
- 斑块旋切术:用微型旋切刀“粉碎”硬化斑块。
(2)开放手术:
- 血管搭桥术:取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绕过堵塞段建“新路”。
(3)终极手段:
- 截肢:多用于广泛坏死合并严重感染时保命。
重要提示:介入治疗或开放手术≠一劳永逸!术后仍需坚持服药和复查。
六、预防:记住这5条护腿法则,守住双腿的“生命线”
1.控制好“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戒烟限酒。
2.科学运动:
- 每天快走30分钟(出现腿疼时休息后再走)。
- 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3.足部护理:
- 每日检查脚部有无伤口,洗脚水温<37℃。
- 穿宽松棉袜,剪指甲避免损伤。
4.饮食建议:
- 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 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含糖饮料。
5.定期筛查:
- 50岁以上每年做一次踝肱指数(ABI)检测。
- 吸烟者、糖尿病患者建议40岁起筛查。
七、常见误区破解
❌ 误区1:“腿疼是缺钙,多喝骨头汤就好”。
✅ 真相:动脉缺血引发的腿疼需要改善血流,喝骨头汤反而可能升高血脂。
❌ 误区2:“放了支架就能随便吃喝”。
✅ 真相:支架只能解决局部狭窄,全身动脉硬化仍在进展,必须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 误区3:“脚趾发黑只能截肢” 。
✅ 真相:及时通过血管重建手术,70%的缺血性溃疡可避免截肢!
结语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沉默的“腿杀手”,但也是可防可治的疾病!记住两个关键点:(1)腿疼≠老寒腿,持续加重的行走疼痛要警惕血管问题;(2)脚凉≠体虚,突然出现的单侧脚冷需及时检查。
你的健康行动:
今天睡前摸摸自己的脚背,感受动脉搏动是否有力对称。如果发现异常,明天就去医院做个ABI检查吧!
供稿 血管外科病区 李攀峰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