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必知的“水”学问:科学管理身体里的“水量”
2025-08-29
浏览次数(75)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1.为什么进行容量管理?(Why?)

心衰患者经常出现:晚上躺不平、喘不上气、脚肿得像馒头、走几步就累、裤子鞋子突然变紧……等症状,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呢?核心原因是心脏这个“水泵”功能减弱了,无法有效推动血液循环,导致过多的液体(水钠潴留)堆积在身体里(肺、腿、腹部等),加重了心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initpintu_副本.jpg


“容量管理”是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控制心衰症状、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关键钥匙。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治疗的基础。

2.什么是容量管理?(What?)

(1)定义:容量管理就是控制身体里“水”(包括喝进去的水和各种食物中的水分)和“盐”的量,让身体里的液体总量保持在一个心脏能承受的范围内。

(2)核心目标:达到并维持“干体重”(“干体重”即身体内没有多余水分潴留时的稳定体重,此时患者不喘、不肿,感觉最舒适)。这是医生调整药物(尤其是利尿剂)的重要参考点。

(3)管理三驾马车:

●限制液体摄入量

●限制钠盐摄入量

●每日监测体重

3.如何做好容量管理?(How?)

(1) 限制液体摄入量:

★ 明确“液体”范围:不仅是白水,还包括汤、粥、牛奶、豆浆、果汁、饮料、冰淇淋、果冻、含水量高的水果(如西瓜、梨)等。

★ 量化是关键: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心衰严重程度、肾功能等)给出每日液体总量上限(如1500ml或2000ml)。必须严格遵守!

 

1756341794268830.png


★ 实用小技巧:

● 使用带刻度的水杯/水壶,明确知道自己喝了多少。

● 将一天允许的总水量倒入一个大容器,每次倒出喝,喝完即止。

● 口渴怎么办?尝试小口喝水、含冰块、漱口、吃一小片柠檬/酸梅、保持口腔湿润(非饮水方法)。

●避免高盐食物(盐会让人更想喝水)。

● 餐食选择干饭而非稀饭/面条汤。

●减少外出就餐(汤、饮料难控制)。

●家人要严格监督。

(2)限制钠盐摄入量:

★ 盐的危害:盐(钠)像海绵一样,会把水分“锁”在身体里,加重水肿和心脏负担。

★ 量化目标:低盐饮食的明确目标,每日<5克盐≈2000mg钠,具体遵医嘱,可能更低(5克盐≈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 控盐实战技巧:

●烹饪少放盐:使用量勺,逐步减量。利用葱姜蒜、醋、柠檬汁、香料(非盐混合调味料)等提味。

●警惕“隐形盐”:加工食品、腌制食品(咸菜、腊肉、香肠)、酱料(酱油、蚝油、番茄酱、豆瓣酱)、零食(薯片、话梅、饼干)、快餐、罐头、部分面包、挂面等的含盐量极高!学会看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1g盐≈400mg钠)。

●外出就餐:要求少盐、不放味精鸡精,避免汤汁。

●餐桌上不放盐瓶、酱油瓶。

(3)每日监测体重:(最核心、最易行的居家监测手段!)

 

图片4.png


★ 为什么重要? 体重的快速增加通常是体内液体潴留(容量超负荷)的最早、最敏感的信号,比出现气喘、水肿更早出现!是预警信号。

★ 如何正确监测?

● 固定时间:强烈推荐清晨起床排尿后、进食早餐前,穿相似重量的轻薄衣物。

● 固定秤:使用同一个体重秤,放在坚硬平整的地面上。

● 每日记录:养成习惯,像刷牙一样重要!记录在固定本子或手机APP上。

★如何解读?

●“干体重”基线:和医生确认你的“干体重”范围是多少。

● 警戒线:强调医生会给出具体的警戒值(通常是3天内体重增加≥2公斤(4斤))。这是需要立即行动的关键信号!

●行动指南:一旦体重超过警戒线,立即联系医生或护士!可能需要调整利尿剂。不要自行加药或减药。

4. 识别预警信号:什么时候需要紧急就医?

√ 即使体重未达警戒线,但出现以下症状,也提示容量超负荷可能加重,需及时就医:

● 呼吸困难加重(尤其夜间不能平卧、需要垫高枕头)。

●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下肢、脚踝或腹部水肿明显加重(按压有坑且回弹慢)。

● 极度疲乏无力,日常活动能力显著下降。

●尿量明显减少。

● 腹胀、食欲不振。

核心信息:体重突增+症状加重=立即就医!

5.常见误区与澄清 (Myth Buster)

 

心衰.PNG


6.坚持就是胜利

(1)容量管理是心衰患者自我管理的基石,与吃药同样重要。

(2)管理有难度(尤其限水限盐),需要毅力和家人的支持。鼓励患者坚持记录体重、遵守饮食饮水规定。

(3)鼓励患者与医生/护士/营养师保持沟通,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管理方案(如干体重变化、液体盐量调整)。

(4)坚持科学的容量管理,能有效控制症状,减少住院,提高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享受更舒适、更有活力的生活。

 

供稿 心力衰竭病区 郑改改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