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心衰稳定期,怕给心脏‘添负担’整天躺着,结果肌肉萎缩、走几步就喘......李阿姨在护士指导下循序渐进运动,反而气色红润、住院少了......”
“心衰患者到底该静养还是运动?答案是:科学运动是‘良药’,盲目静养反伤身!”
一、安全基石:居家运动5大准入条件
今日可运动自查清单(打√执行)
立即暂停运动信号
1.漏服利尿剂后体重↑1kg
2.血氧仪显示SpO₂<92%
3.感冒发烧中
4.腹泻/呕吐后虚弱
二、零器材居家运动方案
原则:坐着动、扶着动、分段动
Borg呼吸困难与疲劳评分表(0-10分制)
适用场景:居家运动监测、6分钟步行试验(6MWT)后评估。
评分逻辑:数值越高,呼吸困难/疲劳感越强,≥5分需警惕!
三、安全监控三件套
1.对话监测法:
l 运动中每3分钟问:“能完整说句话吗?”
若只能单词回答 → 立即降强度
2.脉搏速查法(家属操作)
l 运动停止后立即测腕动脉10秒×6 = 1分钟心率
l 警戒值:恢复至静息心率耗时>5分钟 或 心率>(170-年龄)
3.疲劳延迟反应观察:
l 运动后24小时出现:
异常乏力/失眠 → 下次减量20%
脚踝水肿新发 → 联系医生调药
三、应急处理流程(给您和家属的救命清单)
居家运动中出现以下情况立即STOP!
特别提醒:在电话旁张贴急救卡片(含诊断、用药、联系人)
管理心衰是一场需要耐心的马拉松,而科学运动是您最重要的“隐形药物”。客厅里的五分钟踏步,阳台上的深呼吸训练,厨房边的扶椅练习——这些微小却规律的坚持,正在悄悄为心脏注入活力。
从今天开始:
把体重秤放在门口,晨起第一件事拥抱健康基准;
在冰箱贴上运动清单,让康复融入三餐烟火气;
给急救卡插在电话旁,给安全多一道“保险栓”。
我相信:
每一次扶椅站起的力量,
每一次踮脚坚持的平衡,
都在重新定义心脏的可能性。
供稿 心力衰竭病区 郑改改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