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我以信任,予之以“专情”
—记SICU的二三事
在医院,有这样一个地方,一扇门隔着两个世界,门外是焦灼等待的家属,门内是与凶险病魔顽强斗争的医护。
生死二字如此缥缈抽象,而在心外监护室(SICU)又是那么的具体,具体到痰培养、到肾上腺素的注入、到患者身上连接的救命管路……除了机器声和报警声,这里好似再没有别的声音,凝重而冰冷。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看似冰冷的铁门后,温暖的故事也在每日浮现……
以尊重之名,守护患者生命
由于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患者角色的突然转换,一位心脏搭桥的术后患者内心感到无所适从,平日在工作中指挥若定,如今只能卧病在床;平日里意气风发,如今因为病情精神不振……这样的巨变对于患者是痛苦的,难以接受的,甚至是丧失尊严的,以至于他开始暴躁、怀疑、愤怒……责任护士郭兆华虽然是个男护士,但是观察细致的他及时捕捉到了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了患者最大的尊重——病人是病人,但不完全是病人。他始终以平和的态度,精湛的技术,进行着每一项护理操作。“不论是喂水喂药、吸氧雾化、指导康复训练、都能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把护理工作做到恰如其分,让病人在病痛中幸福着。”郭兆华表现出了护理人员高度的专业性。安全、温暖的护理服务,从来不是在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上,渗透在每一个换位思考、以病人为中心的细节中。患者在转出心外监护室后还特意让家属给这位“男丁格尔”送来了表扬信!
以真情之意,给予患者力量
一位瓣膜病的术后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口腔长期处于非闭合状态,吞咽功能障碍,常流口水和咽部不适是患者每时每刻都感受着的。吸痰更甚,身体抽动,面部变紫。更致命的是,痛苦又不能表达……“我究竟什么时候可以拔管,可以说话?谁能告诉我?”语言只能化成呼吸机的报警声……刚接班的程美杰发现了患者极其强烈的表达欲,拿着纸笔让患者书写,并用着安慰的话语,抚慰患者:“您刚做完手术,不能着急,要慢慢来,好好休息,不要想太多,要好好养病。”说罢,便给他擦了擦脸、湿润口唇、掖好被子,让患者焦急的心平复下来。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如无声的春雨般滋润着心灵。老人在出院的当日还不忘让家属专程给美杰送来了锦旗!
SICU里的温情故事还有很多,一张张白纸,一行行素字,没有夸张的语句,也没有华丽的修饰,简单的文字叙述着护患之间最朴实的情感,守护和陪伴从不缺席,每一张病床前都有她们的温暖之情,正如作家冰心的一句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专情”,便是专业和真情。SICU所有医护人员不仅在思想上始终坚守着“用心守护患者健康”的理念,亦在专业领域上力争达到高度专精。
凡人有惧,为医则刚;恪尽职守,大爱无疆。SICU全体医护人员将始终以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态度、优秀的工作质量,竭诚为心外科术后病人的恢复保驾护航!
供稿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 郑言 吴娜
审稿 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