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院长胡盛寿院士成功实施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首例心脏外科手术
2017-12-18
浏览次数(18058)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2017年12月16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盛大开诊!当日,总院长胡盛寿院士成功实施医院首例心脏外科手术,17日,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已拔除气管插管自由呼吸。开诊当日,心内科仅用58分钟,就成功抢救了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样的速度在省内外都不多见。


总院长胡盛寿院士主刀,首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实施

开诊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医院院长、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胡盛寿院士亲自主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程兆云教授担任第一助手,为患者实施手术。

60岁高女士,突发心肌梗死,前降支、对角支和回旋支均狭窄90%,心绞痛频繁发作,活动量显著受限,既往有陈旧性心梗、吸烟史。经胡盛寿院士会诊,患者需要冠脉搭桥手术。

在麻醉科、手术室、体外循环、重症监护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手术得以顺利进行。胡盛寿院士以体外循环方式为患者搭桥3支(内乳动脉-左前降支,升主动脉-大隐静脉-第一对角支-钝缘支)。主动脉阻断37分钟,体外循环总时间56分钟,总手术时间仅为2小时50分钟。17日上午,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已拔除气管插管自由呼吸!

患者的儿子从外地赶到医院后,高兴地说:“真没想到,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竟然是国际著名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给妈妈做的手术,真是太幸运了!”



国际著名心内科专家杨跃进教授成功实施11台冠脉造影手术

从早上8点多到下午5点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阜外医院副院长杨跃进教授一共实施了11台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手术。其中一台手术,杨跃进副院长展示了先进的血管内超声指导的真腔寻径与跟踪技术。

杨跃进副院长是国际著名心内科专家,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和节段功能的方法及应用等研究。为攻克无逆向机会或逆向失败的复杂慢性闭塞病变(CTO),杨跃进副院长等专家提出一种血管内超声指导的真腔寻径与跟踪(IVUS-TST)的新技术,即在IVUS 指导下以闭塞段真腔为靶向,指引导丝穿入(或再穿入)真腔并沿真腔前进,到达远端血管内的技术。如今,这项新技术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得到应用。

导管室护士长赵文利注意到,杨跃进副院长在手术中特别注重细节。当手术患者的血压不稳定的时候,他身着铅衣,始终陪在患者旁边,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直到患者安全后才走下手术台。手术间隙,他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的技术要领、要注意的问题等,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家。


从入院到开通血管,仅用58分钟

12月16日上午11:52,郏县一位急性心梗患者被紧急转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58分钟后,患者转危为安。这种病情,这样的速度,在省内外都不多见。

该患者为男性,71岁,突发心前区疼痛,于16日上午被紧急转运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经过急诊科紧急抢救,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许文克、护士长白向威等立即给予吸氧等急救措施。稳定后,在严密的监护下,由急诊医护人员陪同,乘坐急诊专用电梯,快速到达三楼介入中心。

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高传玉教授的指导下,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洪智、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许文克等专家紧急实施冠脉造影术,并根据血管病变情况,置入一枚支架,及时开通严重狭窄血管,挽救了患者生命。从入院到开通血管,整个过程用时仅为58分钟。

在此历史机遇下,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实现“健康中国梦”、“健康中原梦”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