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草长,万物并秀。为了深入探讨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提高对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识别和诊治能力。2018年6月8 日至9日,由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办,河南省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持的“变异型心绞痛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启动会暨变异型心绞痛专题论坛”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培训中心1号厅举办。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邵凤民教授为学术论坛开幕致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教授,河南省知名心血管病专家、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沈玉祥教授,冠心病监护病房主任张静,心律失常病区副主任医师王宪沛,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赵洛沙教授等专家学者应邀前来授课交流。
河南省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王丽霞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二病区主任李牧蔚教授,漯河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主任刘东亮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振文教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玉兰教授,安阳市中医院贾银河教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余宏伟教授,郑州市人民医院刘恒亮教授,新乡市中心医院王志芳教授等专家担任大会主持。来自全省各地医院的100余名心血管病学同仁前来参会交流。
6月8日下午,变异型心绞痛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启动会在培训中心1号厅如期举行。程兆云副院长概括总结了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并从外科医生视角强调了临床药物选择的重要性。他强调,沈玉祥教授为倾心学术、笔耕不辍,用自己将近半个世纪的临床研究来引导变异型心绞痛的相关学术进展,是实至名归的临床大家。本次启动会将会使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拓展为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观察研究。
在张静教授以《冠脉痉挛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为题目的授课讲座中,她讲述了变异型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并着重讲解了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的治疗方案。结合临床具体病例,她分享了临床医生“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的成长箴言。
6月9日上午,在变异型心绞痛专题论坛,邵凤民教授介绍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并赞扬了沈玉祥教授等老专家的学术品格。他要求大家以老专家为榜样,严谨科研实践,做实临床工作,从而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真正打造为心血管病专业的临床科研学科高地。
在沈玉祥教授的科研报告中,他如数家珍地分析了自己从半个多世纪临床工作中所积累的确诊病例,并概括总结了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结合翔实的心电图资料,他深入探讨了痉挛靶血管的判断以及相关心律失常发作的临床规律。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芸萍医生的分享讲座中,她以自己所着重研究的 125 例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病例数据为依据,讲解了变异型心绞痛发作的临床特点。
从心脏电生理学基础讲起,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病区的王宪沛副主任医师作了以“TP-D 预测 VAP 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为主题的授课讲座。
病例分享阶段,来自巩义市人民医院的岑雪玮大夫、漯河市中心医院的王浩然大夫、郑州市中医院的张理大夫、中牟县人民医院的赵志中大夫相继走上讲台,进行了精彩跌宕的病例展示,与会专家一一给予点评解惑。
诚如每个人所熟知的“一万个小时定律”:不管过程的过程的艰辛与枯燥,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大家的必要条件。作为河南省知名心血管病学专家,沈玉祥教授在变异型心绞痛等相关临床问题上的研究远远超过“一万个小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沈玉祥教授在改革开放之初研究生师从河南医学院魏太星教授。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开始关注到冠脉痉挛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
青年医生时代,沈玉祥总是把心电图机抱在怀中,只要见到相关发作病情,便会第一时间给予描图观察。每逢见到相关疑似病例,他总会选择日夜守护病床左右,从而得到最真实可靠的临床数据。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冠脉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沈玉祥教授关于变异型心绞痛的思考通过冠脉造影得到了进一步的实证。看着自己的临床思考得到证实,变异型心绞痛相关研究更是成为沈玉祥教授的研究兴趣热点。
形形色色的临床表现、卷帙浩繁的学术理论、林林总总的病案资料......每当遇到典型发作病例,在确保病人良好疗效之后,沈玉祥教授总会抽空记录在册。于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病例资料宝库便在长年累月的积淀中产生了。
医学大家是怎样炼成的?以“院宝”老专家沈玉祥为例,与医学大家成才成长相关的品质有许多,但对于临床医学发自内心的热爱是其中最真挚的,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是其中最朴素的,坚持不懈的学术态度却会是其中最意义深远的。发轫于青年学生时代,用一生的临床工作去践行和思考,然后再把相关经验和学术成果著书立说......看似简单的过程,而沈玉祥教授却为之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关注变异型心绞痛,不仅是在关注这个临床大家所用心经营的事业,更是在关注心血管病学专业的时代与未来!
(冠心病二病区杨威 CCU赵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