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复工”时期,面对疫情,
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距离发现疫情已有两月余,河南省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有一月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场中,我们鏖战已久。雪消春暖,树叶新绿,“大复工”时期已来,面对复工时期,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呢?
我们还是再来看看新型冠状病毒的基本知识:
一、疾病定义
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决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
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目前已知,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二、流行病学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在1-14天,多为3-7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无症状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在明确。人群普遍易感。密封、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
三、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呢?
(一)居家篇
1.尽量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生动物。
2.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如果需要外出可佩戴口罩。回家后应及时洗手或用含醇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
3.桌、椅等物体表面每天做好清洁并定期消毒。有客人(身体健康状况不明)来访后,及时对室内相关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1)室内做好通风换气,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开窗通风时应注意室内外温差大而引起感冒。
(2)常用的家庭消毒方式: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3)如果近期去过疫情高发区,按照按照目前的要求,回到居住地后要在两周内注意加强自身防护,关注自身及周围人的身体状况。并尽量避免前往公共场合及人群密集处。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需要接受居家医学观察,不要恐慌,不要随意外出,按照要求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症状,应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二)外出防护知识
1.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如必须去时做好个人防护,正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封闭式垃圾桶箱内,如果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遮挡,需用流的水和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免洗消毒液擦洗双手。手在接触公共物品或公共设施之后,避免直接接触口、眼、鼻。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注意:出行前若无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可正常出行,如出现可疑症状,建议居家休息和就地就医。全程佩戴口罩可带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保持手卫生,乘车时推荐戴手套。在车站,机场、码头等要主动配合体温测量,尽量减少在车站滞留时间。在疫情流行期间乘坐私家车出行,可适当增加开窗通风次数,保持良好手卫生习惯,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口、眼、鼻到达目的后到达目的地后要及时洗手。定期对门把手、车钥匙、方向盘等手接触频繁的部位使用75%的酒精擦拭。
3.进入办公场所做好哪些准备?进入办公楼前自己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平静状态下腋下体温达到37.3℃及以上可判断为发烧。有发热症状时请勿进入办公场所并回家观察休息,根据身体情况及时就诊,期间向单位报告有关情况。办公场所建议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低于15分钟,通风时间注意保暖,再能够保证室温的情况下,可持续通风换气。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要带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接待外来人员时,双方佩戴口罩。办公区环境保持清洁。
4.上下班途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尽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下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时要带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接触车上物品,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有条件时至少1米)。有条件时路上可打开车窗。上班途中建议佩戴手套,一次性使用手套不可重复使用,其他重复使用手套需每日清洗消毒,可采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即可。
5.疫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使乘坐电梯。如需乘坐,要带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尽量选择人少的时候乘坐,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尽量避免用手指直接接触按钮,如手指直接接触的电梯按钮时,不要直接接触口、眼、鼻,并及时洗手。
6.对于普通人,自外面回到家后最应当消毒的应该是自己的身体、衣物、随身物品等,并丢弃口罩。可以在入门处设置合理设置缓冲隔离区,在此处放置衣架、垃圾桶、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进门后,可以先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清洁双手,脱去衣物,放置在衣架上,更换室内拖鞋,再脱去口罩扔到密封的垃圾桶,再次手消毒,此后进入室内洗澡,更换家居服。
四、就医相关知识
1.哪些情况下需要就医?如果同时符合以下两种情况,应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 进行排查整治。⑴发热(腋下体温大于等于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⑵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那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聚集行发病。
2.就诊流程由哪些?患者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医院对发热咳嗽病例的就医过程为:患者前来就诊,首先到预检分诊处,由护士测量体温。如果有发热、咳嗽,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信息,在问诊与检查过程中,重点询问患者发病前两周的旅行史和居住史,或是否与类似病例接触的情况,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情况,若患者被确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就会被收治入院隔离治疗。同时采集咽拭子、血液等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确诊。
3.就诊注意事项有哪些?
⑴前往医院的路上,患者应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⑵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可乘坐私家车或步行前往医院。
⑶时刻佩戴口罩和随时保持手卫生。在路上和医院时,尽量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⑷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总之,疫情防控已初有成效,但仍任重道远。“大复工”时期,希望你努力工作的同时,不要忘了保护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安全。好好爱自己,加油!
供稿 成人心外一 徐璐 王燕平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