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下糖尿病患者的居家管理
前不久看到《钱江晚报》的一篇报道,凌晨一点,杭州市十字会医院急诊室接诊一120救护车送来的急诊患者,25岁的小伙子,不停地喘着大气,全身无力,口渴,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心率120次/分,血糖30.9mmol/L。进一步检查,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位小伙子这么年轻,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糖尿病?原来,从春节到现在,恰逢疫情,公司一直没有开工,他也一直在家隔离,宅在家里没事干,就闲来无事看电视,吃水果。据了解,他每天吃2到3斤的水果,不活动,还喜欢熬夜。正是他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他差点丢了年轻的生命。这不禁让我想到近来病区收治的一位86岁的赵阿姨,赵阿姨以“胸闷待查”入院,入院后却发现血糖高至28.5mmol/L,最后在药物和长效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只能采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赵阿姨有着30年的糖尿病病史,却一直没有出现并发症,可见平时血糖管理的很好,这次怎么会出现这么高的血糖?原来赵阿姨春节不幸丧偶,心情郁结,又加上疫情在家隔离,焦虑,恐慌,疏忽了血糖监测和控制。疫情下,居家隔离,像那位年轻的小伙子,胡吃海喝,每天葛优躺式的看电视,玩手机,熬夜的不胜枚举,像赵阿姨一样有着30多年糖尿病病史的也不在少数,非常时期,全员居家隔离,糖尿病的病友如何管住嘴,迈开腿?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对于糖尿病前期和轻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加运动,不用药物治疗,就可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疫情期间活动量明显减少,活动方式也受到了限制,加上家人相聚一起,难免会暴饮暴食。如果忽视了血糖的监测,就会出现赵阿姨那样的高血糖,久而久之,还会出现心、脑、肾、视网膜病变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首先,疫情期间室外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广场舞等受到了限制,我们可以选择室内运动项目:太极拳、保健操、原地慢跑、高抬腿、俯卧撑、哑铃等,运动时间以饭后1小时运动最佳,每次30分钟,每周至少5次,心率不大于170-年龄次/分,运动的强度要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宜,其感觉是周身发热、出汗,而不是大汗淋漓。另外,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前备好糖果和饮料。室内运动有时枯燥无味,但也要贵在坚持才能有疗效。
此外,疫情期间活动量减少,我们可以适当减少摄入的总热量,规律饮食,采取分餐制,少食多餐,多吃蔬菜,谷类,豆类,低脂牛奶,每天摄入不超过20g油或者脂肪,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每天准备自己的糖尿病餐,代替和家人同餐。
血糖控制差,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导致糖尿病患者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形成一个非常不好的恶性循环。所以,在非常时期,控制好血糖是非常必要的,平时要做的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坚持服药,监测血糖,心情舒畅,规律作息,一个都不能少,只能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免疫力战胜病魔。
供稿 冠心病五病区 王三涛
审编 乔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