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需要吃阿司匹林吗?
日常工作中,经常有患者朋友问:“医生,您看我这情况,需要日常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么?”针对这个问题,今天我们结合我国发布的《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究竟什么样的人群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于1898年面世,被人群使用了长达一个世纪的“老药”,最初因其解热镇痛效果较好,被广泛用于各种疼痛和发热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预防作用。这一发现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阿司匹林服用“热潮”,以至于在有人把阿司匹林作为“床头三宝”常备身边。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确实如此,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防止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长期服用会增大服用者出血的风险,这其中就包括了致命的脑出血和消化道大出血事件等。因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低的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只会徒增出血风险,只有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较高的人群中,服用阿司匹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才会明显超过风险,这时服用阿司匹林才是有意义的。那究竟什么样的人群适合服用阿司匹林呢?
首先,对于已经明确诊断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就是医生常说的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人群,如无特殊情况, 医生会要求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
对于没有明确心脑血管疾病但是有危险因素的人群,《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指出:
年龄>70 岁或<40 岁的人群,由于缺乏明确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40~70 岁的人群,在服用阿司匹林前需要对患者的10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急性评估,评估流程大致流程如下图所示:
对于未来10年心脑血管疾病预期风险≥ 10%,且经积极治疗干预后仍然有≥ 3 个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难于改变时(如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来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具体如下图:
供稿 冠心病一病区 赵林蔚 阙静
审编 张灵芳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