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律动,带您了解心房颤动相关知识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为全身供血,是生命的枢纽站。正常心律为窦性心律,冲动起源于窦房结,律齐。而生活中,有很多患者深受心律不齐的痛苦,比如房颤,那什么是心房颤动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心房颤动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时窦房结的控制功能丧失,心房激动的频率达 300~600 次/ 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失去了心房正常的收缩功能,虽然房室结的保护作用可以使这些激动不能全部到达心室,
但心室率也会达到 100~200 次/分,心室搏动快速而不规律。
心房颤动心电图
二、房颤的病因是什么?
1.常见病因: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外科手术、心肌病、冠心病等。
2.年龄: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
2.饮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房颤的风险。
4.其他诱因:劳累、情绪激动、长期精神紧张、咖啡因、缺氧、电解质紊乱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及某些药物影响等。
房颤也可以发生在没有任何心脏或其他系统疾病的个体中, 称为独立性房颤或特发性房颤。而且临床上并不少见。
三、房颤分为哪几类?
根据房颤发作的特点,目前将其分为以下 4 种类型。
1.初发性房颤:既往无房颤病史,初次发现。
2.阵发性房颤:7 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一般持续时间在 48 小时以内。
3.持续性房颤:持续7 天以上,或7 天内需要药物或电击治疗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
4.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大于等于 1 年,病人有转复愿望。
5.永久性房颤:治疗后也不能恢复正常心律的持续性房颤。
四、房颤有哪些症状?
1.常见表现:头晕、心慌、胸闷、气短、乏力。
2.严重表现:血压下降、晕厥、心功能不全等。
3.如果有其他心脏病,会导致心脏进一步扩大,加重心衰。
五、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1.血栓风险:房颤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如果栓塞到脑子里,就是中风;栓塞到肠系膜叫肠系膜栓塞。
2.心脏扩大:如果长期心跳快,心脏会慢慢变大,心功能下降,出现心衰的表现,如胸闷、气短等症状。
3.脑卒中,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 5.6 倍,瓣膜病房颤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 17.6 倍; 而且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后果更为严重。
六、房颤有哪些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口服药物不能治愈房颤,但可以减少房颤复发,达到控制房颤和预防血栓的作用。
2.导管射频消融术:属于微创介入治疗,不需要开刀,将很细的导管通过静脉穿刺送到心房, 局部释放射频电流,使病变的心肌细胞坏死, 阻止异常电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立体标测下环肺静)房颤的目的。
七、导管射频消融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标本、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食道超声或肺静脉CT 等。
2.术前护理
(1)术前晚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保证良好的休息。
(2)术前禁食水 6-8h,患者如有义齿应摘除。
(3)术前练习床上排便,以防术后卧床期间出现排便困难。
3.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需禁食水 2h,流质饮食 3 天,软食 1 个月,避免进食过热和过硬的食物,以免损伤食管,卧床期间给予高纤维、易消化清淡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同时避免食用高蛋白、易产气食物(鸡蛋、牛奶、豆制品、生冷食物等),以免因卧床期间胃肠蠕动减慢引起胃胀、腹部不适。
(2)术后穿刺处肢体限制活动不能弯曲,穿刺侧下肢制动 6--8h, 无不适后可逐步下床活动;
(3)患者卧床期间穿刺侧下肢足背屈伸每 10min 一次,每次持续 10--15s,避免血栓形成。
(4 穿刺处局部如有红、肿、热、痛及其它不适,要及时做相应处理。
(5)术后第1 次下床请您遵循渐进的原则:坐(15 分钟)→站(15 分钟)→行走,以免突然体位改变引起眼花、头晕、心慌等不适。
八、导管消融术后出院指导
1.出院后请您按医嘱正确服用药物,术后常规服用抗凝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3 个月,3 个月后复诊。
2.患者术后 1 个月内避免穿刺侧下肢负重、深蹲,以免出血。
3.注意穿刺处有无红、肿、渗血、出血及血肿情况。
4.如有心慌、心悸、头晕等不适立即就医。
以上,你对心房颤动了解了吗?房颤不可怕,正确认识,到正规医院及接受诊疗,才能避免误诊,降低风险。
供稿 心律失常一病区 候金莉 胡光玲
编审 吴朵朵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