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谈辐色变”?一起探寻放射科真相
2020-08-04
浏览次数(3972)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还在“谈辐色变”?一起探寻放射科真相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院体检或者选择精准检查已成为当代人们的健康诉求,放射检查也慢慢走进大众视野,常见的有:X线摄影、CT、磁共振等等。            

但是,提到放射科,有些人往往“谈辐色变”,站在检查室门前战战兢兢,远远观望,不敢靠近。毕竟关于放射检查依然众说纷纭。

“没事千万别做X光片,很危险的!”

“去医院拍片辐射很大的!”

“辐射对身体不好!会致癌!”

……

话说放射检查真的这么可怕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放射科检查有什么?

一般常见的放射科检查有:X线检查、CT、磁共振成像等。

其中,磁共振成像检查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成像,这项检查不会对身体造成辐射损伤。而X线检查、CT由于电离效应,会产生一定的辐射,但只有在超过一定的辐射剂量时,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一般的检查大家无需惶恐担忧。

辐射致癌?

这个说法过于笼统,缺乏精确度,其实,万物皆有辐射,地球上存在天然的本底辐射,比如来自外层空间的宇宙辐射,站在阳光下,都不可避免受到辐射……

虽然不能说这些放射检查对人体的危害为零,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切不可因小失大,对检查产生抵触心理。因为只有通过一些必要的放射检查,医生才可以准确地对一些疾病进行诊断、定位、定量甚至定性,明确患者的病变累及部位、病变转归程度等。所以,医生往往以检查和损伤二者取其轻的原则,做出必要检查的决定。

不同放射检查哪个辐射大?

X线检查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X射线穿透身体,形成影像。其原理与拍照片类似,拍出来的图像是平面的。

辐射大小: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差不多是0.01-0.04mSv(毫西弗),相当于坐一次飞机飞行20小时接受的辐射。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年也会接受自然界背景辐射2.0—3.0mSv,因此X线检查是很安全的。

检查范围:X线检查可以拍头颅片、胸片、腹部平片、四肢骨和骨关节片。一些胃部、食管和肠道疾病,比如钡餐检查、消化道造影等,也会用到X线检查。

CT检查

CT本质是X线,成像原理是X线穿透人体时会发生衰减,由于人体的厚度不同,组织间的密度不同,组织成分不同,X线穿透人体后携带不同物质密度的衰减信号被探测器接收,转化为可见光,再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数转换器转变为数字信号,最后经计算机重建出可视灰度的数字图像。

CT和X线平片不同的是,X线图像虽然能显示骨、软组织和空气的对比度,但是不能显示相邻组织间的相似衰减值的组织对比。打个比方,CT相当于把X线片重叠的图像又重新切了一遍,就像我们平时把土豆切成土豆片一样,可以看到土豆里面有没有坏掉,有没有其他东西。所以CT检查可以更进一步的去观察病变,为临床带来更多的诊断信息。

辐射大小:相对普通X线摄片很低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量可能要高出10倍、30倍,甚至是上百倍。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紧张,CT检查的辐射剂量都是在安全范围内的,而且每个人所接受的CT辐射剂量也是不一样的,在扫描过程中,技师都会遵循ALARA原则(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选择最优化的扫描参数来进行检查,以求运用合理的辐射剂量来得到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质量。

检查范围:CT检查适用于神经系统病变、心血管系统病变、腹盆部脏器病变、骨肌系统病变等。当遇到各种外伤,如果怀疑伤到了骨头,优先选择X光摄影,检查结果快速易得。若要进一步观察,可以选择CT观察细节,甚至磁共振成像观察隐匿损伤或软组织损伤。

核磁共振检查(MRI)

核磁共振的“核”字,不是核辐射,而是原子核,用得最多的是氢(人体内氢原子最多)。磁,即磁场。共振,指一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使之共振,从而产生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转换成图像。

辐射大小:磁共振利用电磁波信号成像,无放射线,对人体不产生辐射危害。所以,磁共振检查没有辐射!

检查范围:磁共振检查适用于神经系统病变、心胸颅脑大血管病变、腹盆部实质性脏器病变、骨肌及软组织系统病变等。但是没有辐射并不代表人人可做,建议在有症状或医生建议下做磁共振检查。               

以上这些知识的学习。大家是不是对放射检查有所了解了呢? 其实放射检查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正确认识,接受正规医院检查指导,不要再因为“辐射问题”而对放射科望而却步了!


供稿  放射科  张梦琪  宋圆圆

审编  吴朵朵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