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黑色的脚趾逐渐消失
2020-08-19
浏览次数(6763)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让黑色的脚趾逐渐消失

        --解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哎呦~哎呦~哎呦~,疼痛声响彻整个病房,了解患者病情的我们都知道是22床的老爷子的脚又在作祟了。

22床老爷子自诉左下肢疼痛加重已经一星期了,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门诊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收治入院,下肢动脉CTA示:左下肢腘动脉远端闭塞;体格检查示: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趾发黑溃烂。老爷子不光是身体上受到折磨,精神上也备受煎熬,最难过的就是晚上,夜间烂的脚趾疼痛剧烈,就像是绞刑一般,脚冰凉冰凉的,一点温度都没有,一般的止痛药根本不起作用,一个个夜晚老人抱着腿坐着,实在瞌睡了就眯一会,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为彻底解决患者的问题,血管外科医生立即为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护理人员积极进行术前准备,于入院第四天局麻下行“左下肢动脉造影+激光消融+球囊扩张术”,术后复查CTA示:左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显影良好,下肢动脉闭塞段成功开通。老爷子回到病房后,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患者疼痛、发凉症状明显减轻,足趾溃烂面积明显缩小,在术后第5天患者顺利出院。

那么关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一、什么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甚至溃疡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常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动脉的表现。

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1.早期表现:患肢发凉、麻木、间歇跛行。  

2.发展期:以间歇跛行为主,有发凉、麻木、抗寒能力减退、皮肤粗糙、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有静息痛。

3.坏死期:间歇跛行、静息痛外,发生肢体溃疡坏疽,多由轻微的肢端损伤诱发。

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龄、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肾功能不全、血液粘着性增高等均是其高危因素。

四、一旦确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该怎样治疗?

1.非手术治疗: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戒烟、调脂、控制感染、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功能锻炼。

2.手术治疗:腔内治疗(支架、球囊扩张、置管溶栓、动脉内膜剥脱、激光消融、旋切);外科手术(动脉旁路转流术)。

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日常如何护理呢?

1.保护患肢:保暖、避免刺激、受压;避免使用热水袋,以免增加组织代谢,加重组织缺氧症状;避免损伤,定期修剪指甲。

2.严格戒烟,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3.坚持服药:遵医嘱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一般推荐介入治疗后波立维口服至少一年,拜阿司匹林长期口服。

4.注意患肢保暖、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对溃疡面使用捷克信每日喷洒消毒,分开趾间待干,无菌干辅料覆盖。

5.增加机体营养,给予低盐、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多吃水果、蔬菜。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初期易被忽视或被误诊、漏诊,因此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一旦发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血管外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增加患者痛苦。

最后我们通过几个病例的术前术后更深入地认识这个疾病!

1.李某,男,85岁,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无力,发凉,症状出现后未治疗,3年来症状逐渐加重,目前跛行距离大约500米,两月余出现右足肿胀,足趾呈暗黑色,经治疗患者疼痛、发凉症状明显减轻,足趾溃烂面积明显缩小,患者顺利出院。



2.田某,男,85岁,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下肢皮温下降并麻木不适, 伴活动受限,患者于当地医院给予对症处理患者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后至医院就诊,行CT检查提示:右下肢动脉闭塞症。经治疗患者疼痛、发凉症状明显减轻,足趾溃烂面积明显缩小,患者顺利出院。



通过这两个病例大家可以发现,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对于活动受限,伴有疼痛等不重视,所以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当有下肢麻木,下肢发凉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供稿 血管外科 白桃 黄春莉

审编  汤笑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