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谨防“旋风杀手”来袭
2020-12-18
浏览次数(4060)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秋冬季,谨防“旋风杀手”来袭

53岁的刘女士有7年多的高血压病史,近日在工作时突然晕厥跌倒在地,紧急送医后初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到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进入秋冬季,心血管疾病迎来了高发期,这个时期人体易出现血压波动,导致血管壁受损,血流冲击形成主动脉夹层。短短一周时间,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收治了多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旋风杀手”——主动脉夹层作为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危急、复杂的一种,据不完全统计,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约33%在24小时内死亡,50%在48小时内死亡,80%在一周内死亡,其中75%死于主动脉破裂,可谓凶险万分。

我们的血管分为三层,分别是内膜、中膜和外膜。正常情况下它们是紧密贴合在一起的,但当血管内膜被撕裂,就会在血液的冲击下形成一个夹层,假腔。血液不断的冲击假腔,会进一步撕裂这个破口,甚至引起动脉破裂。

主动脉夹层简单来讲就是血管“劈”了,血流冲破外壁,就像黄河决堤一样,造成大出血,进而休克甚至死亡。

1.疼痛:主动脉夹层最早、最常见、最主要、最突出的信号。85%以上的患者急性期出现典型的突发胸腹或腰背部剧痛,疼痛迅速达到高峰,伴难以忍受的濒死感,性质为持续性、撕裂样、刀割样剧痛,伴有交感神经极度兴奋的表现,如面色潮红、大汗、恶心等。

2.心脏并发症表现: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现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等典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

3.其他:夹层累及主动脉的其他重要分支血管可导致脏器缺血或灌注不良的临床表现,如晕厥或意识障碍、血尿、肾功能衰竭、急腹症、下肢缺血坏死等。


1.高血压人群

在临床上,大部分主动脉夹层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而且血压控制不佳。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普遍都不高,所以很多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或者知道有高血压但没有规律服药控制,导致发病时血压特别高。

2.肥胖人群

大部分主动脉夹层患者都是腹型肥胖,腹部脂肪与内脏脂肪及心血管病密切相关。

3.动脉粥样硬化者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会减弱并导致内膜层撕裂,是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

4.不良生活习惯者

尼古丁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血压升高。酒精能够刺激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放,肝脏合成前β脂蛋白增加,引起血中胆固醇及中性脂肪含量增高,从而诱发主动脉夹层的发生。

5.妊娠

妊娠从某种程度讲是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晚期血容量明显增加,或是患有妊高症的患者都需要警惕主动脉夹层的发生。

6.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

如马凡综合征、埃-当(Ehlers-Danlos)综合征、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等,因为先天性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缺失而导致主动脉夹层发生。



一旦遭遇急性主动脉夹层,抢救的黄金时间理论上是6小时以内,原则上是送医院越快越好。同时要注意:首先打120,不要自行驾车去医院;其次让患者平躺,尽量保持安静,禁止进行胸外按压。第三,关注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

目前,主动脉夹层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支架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是基本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手术治疗是目前主动脉夹层的关键治疗技术。 

进入冬季天气变冷,再次提醒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规律作息,加强锻炼。


供稿  冠心病重症监护室 马凌燕 郭双燕

责编  汤笑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