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的”难言之隐-便秘
2022-05-09
浏览次数(2008)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慢性便秘作为一种消化道疾病,表现为排便频次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多见于老年人患者。相对年轻人而言,便秘会给老年人带来更大危害。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当发生排便困难时,患者因腹内压急剧增加,极易给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心率带来反射性影响,引发各类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猝死、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并发症,更有甚者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预防及治疗便秘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症状表现

难以排便和(或)粪便干硬、排便频次减少。其中排便频次减少是指每个星期的排便频次在 3 次以下,而排便费力或费时、难以排出、需辅助排便、排便不尽感等均属于排便困难的范畴。

二、为什么?

1.功能减退: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已发生生理性衰退,肠道蠕动能力下降,易导致粪便滞留在肠道内而排泄困难;

2.排便无力:老年人的直肠肌和腹肌已发生萎缩,肌张力低下,致使排便无力,导致粪便不易排出;

3.饮食活动:老年人的活动量减少,而饮食又过于精细,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较少,易导致排便困难;

4.心理因素:老年人常同时面临多病、丧偶或独居等问题,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以及不良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精神心理因素影响胃肠道的感觉、运动和分泌功能,通过对副交感神经的抑制,钝化排便反射,诱发或加重便秘;

5.心血管病患者合并便秘:心血管疾病患者因长期服用排钾利尿剂导致体钾不足,也是肠道功能减退的一个相关因素。患者因度冷丁、吗啡、654-2 和阿托品类药物的使用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消化液分泌多,胃肠蠕动减弱。


三、怎么办?

1.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利用生理规律建立排便条件反射,每天定时排便。

2.建立舒适的排便环境可以减少患者的排便前不适感及紧张感。

3.适宜的排便姿势和适应床上使用便器也有益于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便秘缓解。

4.摄入足够的水分,合理安排膳食,包括肠道益生菌、益生元和充足的膳食纤维。

5.适当运动以增强肠蠕动和肌张力,促进排便。

6.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如社区活动等,以减轻心理相关影响因素导致的便秘。

7.遵医嘱用药:如四磨汤口服液、厚朴排气、乳果糖口服液、润滑性药物;开塞露等。

四、顺应时节调便秘

1.春季防止积热和“气秘”:早春时节应少吃油炸、烧烤或是羊肉等热性的食物,适量增加饮水,选用决明子茶以清肝、润肠、通便。春分以后天气回暖,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人体也应顺应时节,平肝火、疏肝气,可适当饮用玫瑰花茶等饮品以舒肝理气。

2.夏季滋阴防湿,合理饮食:少食寒凉食物、改善食欲,适当补水、绿豆汤、 或是适量吃些西瓜等应季水果。还可以适当增加笋干、苋菜、菠菜、油菜、地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增加肠道食物残渣的体积,促进便意的产生。

3.秋季饮足水防秋燥:初秋之时可适当多吃梨、香蕉、火龙果、猕猴桃、杏仁、银耳等食物以润肺生津、清热 润肠。秋分以后天气变冷,正是进补时节, 可以用当归、石斛、西洋参炖鸡,或以麦冬 取汁煮粥来滋阴、养血,预防便秘。

4.冬季适当活动温和饮食:大便干结,预防应少吃辣椒、姜、蒜、花椒、羊肉、 黄鳝等温热性食物,可以晨起喝一杯蜂蜜水,多吃芹菜等。排便无力者可以适当吃一些苹果、红枣、板栗,或生姜羊肉汤以温阳通便。

五、小结

便秘的防治不可轻视,讳疾忌医不可取,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合理饮食,适当活动,必要时给予治疗干预,才能有效规避不可挽回的后果。

供稿  心外一病区 徐璐

责编 张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