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的 是 流 感?
—你所认为的“感冒”,可能真的不是感冒
一大早,药师咨询门诊接诊了一个患者,她满脸疲惫的说,昨天打完干扰素之后,出现了发热、头疼、寒战,她在问,我是感冒了吗?
药师听完她的描述,排除了流感的因素,告诉她,别担心,你只是出现了药源性类流感样症状。
早在 1967年就有学者发现,在注射干扰素(IFN)后,可出现类似流感的情况,以后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临床上遂将由药物诱发的以寒战、发热、头痛、咳嗽、四肢肌肉酸痛等类似流感样特征为主,伴随或不伴随全身不适、鼻塞、流涕、皮疼等表现的一组症状群称为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DFS)。
一、哪一些常用药物可以引起流感样症状呢?
1.ARB(XX沙坦):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酯、 坎地沙坦酯。
沙坦类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而发挥作用。服用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与食欲下降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类似于流感症状的不良反应,但多在三天或最长一周左右,症 状可自行消失。
2.X格列奈类
主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最常见不良反应:呼吸道感染。少见不良反应:支气管炎、咳嗽、腰疼、流感样症状、
3.利福平
大剂量间歇疗法后偶可出现“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不适、呼吸困难、头昏、嗜睡及肌肉疼痛等,发生频率与剂量大小及间歇时间有明显关系。
4.α-干扰素(IFN-α)
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其通过作用于被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受体,诱导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临床可用于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肺炎、疱疹性咽峡炎等的治疗。
可引起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寒战、肌肉关节酸痛、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乏力等,常发生于初次注射IFN-α,发热多出现在初次IFN-α注射后2-4h,持续2-4h后常可自行消退,随后使用中发热和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逐渐减轻,但仍可感觉乏力。
5.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
双膦酸盐类药物为骨吸收抑制剂与骨溶解抑制剂,是焦磷酸盐的稳定类似物,可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非椎体及髋部等部位骨折风险,并抑制破骨细胞对骨小梁的溶解和破坏、抑制溶骨活动,进而阻止肿瘤转移引起的溶骨型病变、减少骨吸收、减轻骨痛等,临床可用于骨质疏松症、肿瘤骨转移及并发的高钙血症及其他骨相关事件(SREs)等。
双膦酸盐类药物可引起流感样症状,多出现在使用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伦磷酸钠,呈剂量依赖性,主要发生于首次使用,多在用药3d内明显缓解。临床表现为骨痛、发热、疲乏、心神不宁、寒战、关节痛及肌痛等症状。
6. 两性霉素B注射液
静脉输注过程中或静脉输注后可发生寒战、高热、严重头痛等类流感样症状。
二、药源性类流感样症状
畏寒、发热,体温37.5℃到38℃,但很少超过39℃(干扰素和利福平除外)。头痛、头晕或者昏胀,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四肢肌肉或者关节酸痛,鼻塞流涕,咽干咽痛,面色潮红,而且没有受凉的诱因。0.5-2小时之后定期发作,持续三到六个小时不等,停药后全部症状消失或者迅速减轻,血嗜酸性粒细胞可见升高,抗感染治疗无效。
三、药源性类流感样症状的救治措施
1.一旦发生流感样综合征的症状,按症状的轻重程度权衡是否及时停药。
2.对过敏体质者应谨慎用药,利福平宜一日 一 次连续治疗;干扰素可从小剂量起始,以使患者逐渐耐受。
3.对症治疗。对发热者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对咳嗽剧烈者可应用镇咳药;对鼻腔黏膜血管充血、鼻塞严重者可应用鼻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或萘甲唑啉滴鼻剂、羟甲唑啉滴鼻剂、赛洛唑啉滴鼻剂等滴鼻;对流泪、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可选服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或氯苯那敏的制剂,如美扑伪麻、酚麻美敏胶囊、双扑伪麻、氨酚伪麻、伪麻那敏、氨酚曲麻等制剂。
4.首次应用靶向抗肿瘤药静脉滴注前,患者须接受抗过敏药治疗。
5. 规避用药。某些药品临床无法替代,虽不良反应重而又须应用者如两性霉素 B 可对症治疗,如联合应用地塞米松、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通过药理协同作用减少前者用量,亦是减轻不良反应的措施之一。
常言说:是药三分毒,科学选择和服用药物,不随便吃药,可有效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其毒。
供稿 药学部 张红艳
责编 朱贺变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