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离子,大学问
——钾离子与心力衰竭
心衰患者内环境不稳定,易发生血清离子平衡紊乱(电解质失衡),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患者的药物治疗,易引起并发症和影响心衰预后。因电解质紊乱一般多为可逆情况,所以,及时发现隐患和管理心衰患者的离子异常,维持离子平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离子平衡问题常见于钠、钾、钙、镁等方面,这里简单介绍心衰患者的“钾离子”管理。
一、钾离子的分布与生理功能
人体内98%的钾离子存在于细胞内,我们常说的血钾是指细胞外液血清中的钾离子,正常人血清钾浓度(血钾)为3.5-5.5mmol/L。钾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调节渗透压与酸碱平衡,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等生理功能。
二、钾离子的代谢
钾主要由食物摄入,由膳食摄入的钾约90%经小肠吸收,肾脏是排泄钾的主要器官,受钾的摄入量、血浆醛固酮和皮质醇等的调节。
三、流行病学
研究显示,低钾血症是临床上的普遍现象,如使用利尿剂的慢性心衰患者有42%发生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同时有52%存在细胞内钾缺乏;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的心衰患者中有16.2%的低钾血症,ACEI/ARB 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s)的患者中有6.5%发生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影响心衰患者的预后,增加复杂或频发的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当血钾<4.0mmol/L时,慢性心衰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心衰死亡风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高钾血症在所有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10%。尤其伴有慢性肾脏病(CKD)、心衰、糖尿病以及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的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增高2-3倍。丹麦心衰患者高钾血症研究发现,发生过高钾血症的患者相较于未发生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3.39倍,再住院风险增加2.75倍。
四、心衰合并低钾血症
(一)诊断标准
血钾<3.5mmol/L(生化参考);血钾<4.0mmol/L(心血管指南)。
(二)原因及发病机制
1.摄取不足:心衰患者食欲差、饮食中钾摄入不足、术前禁食等;
2.吸收不足:消化道淤血影响吸收;
3.丢失过多:心衰时RAAS激活,醛固酮水平增高;襻利尿剂的使用;呕吐、碱中毒增加肾脏排钾;低镁加重钾的丢失等。
(三)临床表现
研究显示:低钾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关系比高钾更加显著。
1.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表现:轻度低钾血症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淡漠、倦怠,重者有反应迟钝、定向力减弱、嗜睡甚至昏迷。对骨骼肌的影响表现为四肢软弱无力,严重时可出现软瘫。
2.心脏的表现:主要为心律失常,缺钾增加心衰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易发生心脏性猝死 。随低钾程度不同,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早及室早、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
3.低血钾心电图表现:一般最早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压低、增宽、倒置并出现U波、Q‐T间期延长,随着血钾进一步下降,出现P波幅度增高,QRS波增宽。
(四)分类
(五)治疗及预防
1.处理原则
(1)推荐心衰患者的理想血钾水平维持在4.0-5.0 mmol/L。正常低值时,也应适当补钾,同时注意补镁。
(2)使用襻利尿剂的患者,经验性补钾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且优选小剂量经验性补钾(<390 mg/d)。
(3)因低钾常伴低镁,钾镁有协同互补的机制,同时补钾、补镁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2.补钾方案:
(1)轻度低钾血症或正常低值(3.0-4.0mmol/L)首选口服补钾,如氯化钾、枸橼酸钾,可联用门冬氨酸钾镁;日常选择饮食补钾。
(2)中重度低钾血症(<3.0mmol/L)首选静脉补钾如氯化钾,可联用门冬氨酸钾镁,因心衰患者限制液体入量和速度,可考虑静脉泵入,使用中心静脉。
(3)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建议血钾补至>4.0 mmol/L。
3.预防:日常食物注意选择含钾高的品种;避免腹泻、大量出汗等可能引起低钾血症的诱因;使用襻利尿剂及透析患者要注意补钾,定期监测血钾水平。
五、心力衰竭合并高钾血症
(一)诊断标准
血钾>5.5mmol/L。
(二)原因及机制
1. 钾摄入过多:心衰患者可因过度补钾治疗而出现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出现,单纯饮食引起少见 。
2. 肾排钾障碍:心衰患者常因肾功能异常导致高钾;常用药物如RAASi,包括 ACEI/ARB、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MRAs 如醛固酮和依普利酮,可引起肾脏排钾减少,尤其是这些药物联合应用时,更易发生高钾血症 。
3.钾在细胞内外重新分布:细胞损伤、高渗透压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药物毒物以及高钾性周期性瘫痪等可引起。药物如地高辛可引起细胞内钾外移而导致高钾血症。
(三)临床表现
临床证据显示,一旦出现高钾血症,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风险增高、全因病死率增加、治疗心衰的主要药物之一RAAS抑制剂的使用受到限制,威胁患者的安全。
1.肌肉的表现
(1)血钾为5.5- 7.0 mmol/L时,可出现肌肉轻度震颤、手足感觉异常。
(2)血钾为7-9 mmol/L时,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迟缓性麻痹等。
2.心脏的表现
主要是心律失常,临床可为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也可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频繁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急性严重高钾血症能引起恶性心律失常而致猝死。
2.心电图表现
包括T波高尖、Q‐T间期缩短、QRS波渐增宽伴幅度下降、P波形态逐渐消失等,上述改变综合后呈正弦波形表现。此外,少数患者无心电图表现直接表现为猝死。
(四)分类
(五)治疗
1.饮食及药物调整:限制钾含量较高的食物摄入,如水果、蔬菜等
2.减量或停用补钾药、RAASi、MRAs等易引起高钾的药物;
3.使用葡萄糖酸钙、胰岛素、钾离子结合剂、利尿剂等;
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5.血液透析:对于血钾>7.0 mmol/L,药物治疗无效,尤其伴肾功能衰竭或高血容量患者,给予血液净化治疗。
(六)预防
1.识别高钾血症的高危患者,包括心衰合并糖尿病、CKD、基线血钾水平偏高、服用RAASi、 MRAs等药物的患者等。
2.定期监测血钾,高危患者饮食及用药要适当限制钾的摄入量,特别是晚期 CKD 和钾排泄障碍的患者。心衰患者应谨慎使用会影响肾脏的钾排泄的某些非心血管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药、唑酮类抗真菌药等。
六、心力衰竭患者血钾的监测
1.所有慢性心衰患者应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建议1次/3-4月;
2.使用襻利尿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1次/1-2个月。
3.使用RAASi、MRAs期间应避免高钾血症,治疗后 1-2 周应监测血钾和肾功能,之后每月监测1次。
供稿 心力衰竭病区 田焕 张竺
责编 李玉坤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