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课”小讲堂之 手术前禁食禁饮的秘密
在做择期手术前,往往会听到麻醉医生或病房护士的千叮咛万嘱咐“手术前一天要不吃不喝”,哪怕进了手术室,麻醉医生还会再三确认患者最后一次进水进食的时间。
为此许多患者及家属对“术前不吃不喝”很是不理解!甚至部分患者和家长生怕委屈了自己和孩子,更有甚者有人认为在手术前要吃得饱饱的,才能更好的“耐受手术”,结果就因为不听劝的“偷吃偷喝”导致手术终止,择期再做。
那么手术麻醉前禁食禁饮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手术麻醉前禁食禁饮,简单地说,是指手术病人在接受手术或检查前一段时间内不要进食各种食物、水或饮品。而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术前禁食禁饮是为了减少胃内容物的容量和酸度,预防麻醉期间的呕吐和误吸。有文献报道,成人麻醉相关反流误吸的发生率约为5/10000,儿童麻醉相关反流误吸的发生率是成人的2倍,而新生儿及婴儿麻醉相关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则更高,是儿童的10倍。因此麻醉前禁食禁饮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看到这里不少患者及家属会困惑,那究竟手术前从什么时候开始禁食禁饮比较好呢?
1999年,美国麻醉协会( ASA) 颁布了麻醉前禁食固体食物8小时,术前2小时 禁饮,麻醉前1~2小时 服用口服术前药的新指南;我国规定成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
那如果禁食禁饮时间不当又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
禁食禁饮过长导致外周循环不良,尤其是老人或婴幼儿,易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失败。 随着禁食、禁饮时间的延长,患者口渴、饥饿等不适会随之增加,个别患者因饥渴难耐而自行进食,最后不得不延期或改期手术;婴幼儿患者因饥渴而哭闹不休,家长烦躁,易增加医患矛盾;其次,延长禁食禁饮时间可能加重原有的慢性疾病,如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糖尿病等;虚脱、低血糖反应。 患者出现虚汗、面色苍白、心慌、发抖、血压下降等症状,影响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在正常状态下,食道的末端与胃的连接口有一块肌肉——贲门括约肌,它起到防止胃内食物反流到食道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阀门”。
在给患者麻醉后,贲门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阀门”松弛使得胃内容物极易反流至口咽部,同时麻醉药物也会使得呛咳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胃内食物就很有可能反流至气管甚至肺内,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吸入性肺炎、气道痉挛、呼吸道梗阻,甚至是窒息。
对于胃内容物排空功能受影响的患者如孕妇、肥胖者、糖尿病、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病、肠梗阻、急诊手术、困难气道等患者,还需要延长禁止食水的时间。如果患者手术当日需要口服药物比如降压药,清晨可以用一口水送服,这口水对手术麻醉影响不大。
1.清饮料主要包括清水、糖水、碳酸饮料、清茶、黑咖啡(不加奶)及无渣果汁,但均不能含有酒精。麻醉前2小时可饮用的清饮料量每公斤体重≤5ml(或总量≤400ml)。
2.淀粉类固体食物和谷类食物如馒头、面包、面条,米饭等。
麻醉医生提醒—
医学界流传着一句话: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建议每位患者配合麻醉医生,遵从术前禁食水的原则,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
供稿 麻醉科 郑莹莹 王亚丰
审稿 张灵芳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