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棉签掏耳朵险丧命
2022-08-12
浏览次数(2962)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用棉签掏耳朵险丧命

上世纪20年代,棉签的问世可谓是造福人类,其一大用处就是清洁婴儿的耳朵。如今,棉签几乎成了掏耳朵神器!相信很多人都会这么做:耳朵痒了、洗完澡了,拿棉签掏一掏!但事实上,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背后,却“暗藏杀机”。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澳洲妈妈棉签掏耳朵差点丧命!英国男子棉签掏耳朵引发癫痫等等,而这一切竟然都是由于棉签上松散棉线引起的

由于长期用棉签掏耳屎,大量的耳屎被推向耳道深处,引起堆积。据CNN报道,美国每年有12,500名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因为用棉签清理耳朵导致受伤被送进医院。在就诊的儿童中,40%因为觉得耳朵里面有异物,35%因为耳朵出血,17%耳朵痛。经医生诊断,25%的儿童骨膜破裂,医学上称为鼓膜穿孔;约23%的软组织受伤。

这都是自行在家用棉签清洁耳朵惹的祸!

频繁掏耳朵甚至或致癌!

其实我们常说的耳屎,即耳垢,它并不是脏东西,只是耳朵的分泌物。它的存在是必要的,可以抗菌保护耳道,如果全部清理干净反倒会造成伤害。正常情况下,耳屎会在你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自动被排出。也就是说,即便不掏它也可能自己出来,不需要我们额外费力。

耳朵非常敏感、脆弱,掏的时候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感染,甚至还可能引发永久性的伤害。更可怕的是,长期掏耳朵,还可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或耵聍腺癌。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但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我们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如果反复用比较硬的东西去掏它,可能会破坏外耳道的皮肤,破坏外耳道的屏障,这就有可能会导致有害细菌在里面生长,引起外耳道的炎症。如果多次的机械刺激、掏破耳朵,外耳道不断地在修复,经历这样反复破坏和修复的过程中,有些细胞可能就会出现一系列恶性的变化。

曾有媒体报道,武汉一个婆婆老是觉得耳朵痒,一天不掏都受不了,30年来频繁掏耳朵,结果患上外耳道鳞状细胞癌。后来手术切除了整个外耳道,术后听力不仅受到影响,后期还需要放疗。

那我们该如何正确地清洁耳朵呢?

既然棉签不能用,那我们该如何正确地清洁耳朵呢?这里教大家几个办法。

1、首先,可以滴几滴加热到了人体体温的白醋,外用酒精和白水的混合液体,自己用注射器进行冲洗。

2、其次,有时候,你的耳道皮肤干燥的话会导致额外的耳屎积聚在耳道中,这时候可以给耳朵滴一滴矿物油,帮助滋润耳朵。

3、如果你耳膜有损伤或者以往做过耳朵方面的手术,以上选择请全部略过。只需简单使用毛巾清洗下外耳道就可以了。

4、如果你是属于天生耳屎比较多的人,或者出现了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到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工具将耳屎取出。

孩子耳屎很多,怎么办呢?

当孩子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家长要尽快带其去正规医院就诊:

不会说话的小宝宝,可能有这些表现:

*一直揪或揉耳朵,表现得很痛苦或哭闹不止。

*对柔和的声音没有反应。

*从耳朵里掉出不同寻常量的耳屎团。 

大孩子可能会表达耳朵不舒服

*感觉耳朵堵堵的,不通。

*耳朵痛、耳鸣等。

*突然一边或两边耳朵听不清,一会又恢复;循环反复。

*在学校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反复多次呼叫或更响的声音才能听到。

如果确诊为耵聍栓塞,耳鼻喉科医生就会拿出专业工具,帮孩子清理耳屎。当然,如果是干燥、凝结成硬块的耳屎,医生一般不会霸王硬上弓,立即取出会很痛。多数情况下,医生会开液状石蜡或耵聍水(含5%的碳酸氢钠、甘油、水),让大人给娃滴个三天左右,让耳屎溶解软化。之后再去医院,就比较好处理了。

有些家长可能会问:孩子有耳屎,也不可能次次都去医院啊。可不可以偶尔给孩子掏一掏?答案是耳屎会自然脱落,大多数时候是不用掏的。如果非得掏,要注意以下这些情况:

不要用棉签掏耳朵

1.棉签容易把耳屎推到耳道深处,形成耳屎堆积。还可能对耳朵造成损伤,例如刺破耳膜。

2.适当控制掏耳朵的频率。不要过于频繁地掏耳朵。

3.平时帮宝宝清理耳朵,只需用湿润的毛巾轻轻擦洗外耳就好。不要过于深入。 

不要共用掏耳勺

  有些家庭耳勺是公用的,爸爸掏完妈妈掏,妈妈掏完宝宝掏;有时挖耳勺还和指甲剪放在一起。如果有脚气的人,刚好用过指甲剪……这把“色香味俱全”的耳勺伸入孩子耳朵后,很可能将细菌或真菌带入耳道,引起感染。

游泳时,耳朵注意别进水 

游泳时应该保护耳朵。特别是耳朵有过炎症的人群: 

*应避免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

*游泳时佩戴耳塞;

*游泳时如果耳朵进水,应在上岸后将头偏向进水的一侧,将耳朵拉向后上方,用另一只手轻拍耳朵上方或者单脚跳跃;

*出水后,如果鼻腔中有水,可以用手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鼻孔呼吸,让水流出,避免用力擤鼻,防止水流入中耳。

*游泳后用吹风机的冷风档轻柔地吹干耳朵。

有异常,及时就诊

  耳部出现不适,不要盲目使用偏方。例如使用酒精和醋滴耳,可能会加剧感染。如果出现瘙痒难耐的情况,可能是外耳道湿疹等,应及时去医院确诊。平时,尽量少去理发店、足浴、按摩店或者街边的那种小摊掏耳朵,稍不注意,很容易出问题。


供稿  特需二病区 孙洁

审稿  吴朵朵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