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君”来了
2024-03-15
浏览次数(851)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疼痛君”来了

一、什么是疼痛?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86年将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随着医学的发展,疼痛的概念也逐渐发生着变化,1999年8月在维也纳召开的第九届世界疼痛大会上提出“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而且是一种疾病”。国际上,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1.jpg

二、疼痛四大误区

2.png

1.“疼不疼自己说了算”

疼痛并非一种主管感受,作为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之一,疼痛不仅作为一种症状被视为身体的“求救信号”,在最新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慢性疼痛已被认定为一种疾病。

2.“疼一疼就过去了”

小到影响日常作息和情绪,大至长期的局部疼痛会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致残和危及生命健康。痛不能忍,及时治疗很有必要。

《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2020)》数据显示:中国慢性疼痛患者就诊率不足60%,多数人选择在忍耐中度过。

3.“疼了以后检查指标正常就没事”

疼痛一定是有原因的,关键是有没有发现原因。局部检查有局限性,需要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评估。

4.“完全不痛了才算好

急性疼痛在去除病因后,疼痛一般可以完全缓解。慢性疼痛则不然,慢性疼痛发病率高,难以治愈,在长期治疗下可以缓解,避免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我们需要正确看待治疗效果。

三、术后疼痛会带来哪些危害?

1.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

2.当患者的胸部或腹部出现疼痛时,会造成呼吸系统通气功能障碍,可能发生缺氧或者二氧化碳蓄积,引起呼吸困难、憋喘等,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3.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甚至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4.导致无法或不敢咳嗽,引起肺不张,会延缓患者康复。

5.导致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

6.不敢早日下床活动,长期卧床可能使尿道及膀胱肌运动力减弱,引起尿潴留。

7.导致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

8.造成肌肉张力增加,肌肉痉挛,限制机体活动并促使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9.疼痛还可以引起心理上的改变,出现恐惧感、焦虑感等。

3.png

四、疼痛如何分类?

按疼痛持续时间,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按病理生理学机制,将疼痛分为伤害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

五、疼痛指数级别

4.png

六、心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现状如何?

心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高,数据显示发展为慢性疼痛比例亦高达20%-70%。

七、疼痛如何处理?

1.重视健康宣教:需要重视健康教育、医患之间沟通、配合、以达到理想的疼痛治疗效果。

2.选择合理评估:疼痛评估方法宜简单。

3.尽早治疗疼痛:疼痛一旦变成慢性,治疗将更加困难,因此,早期治疗疼痛十分必要。对于术后疼痛的治疗,提倡超前镇痛,即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

4.提倡多模式镇痛:在术后镇痛中,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被认为可以提供更好的效果。药物镇痛、物理疗法以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相结合,可以减少疼痛感知和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5.团队合作,个体化镇痛:术后疼痛处理是一个跨学科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包括麻醉科医生、外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在内的多个专业应参与到术后疼痛管理中。不同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镇痛方法应因人而异,多学科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

八、目前疼痛治疗方法有哪些?

1.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疏导、物理治疗(冷敷、热敷、针灸、按摩、经皮毛刺激等)、分散注意力、放松疗法和自我行为疗法等。

2.药物治疗:在使用任何一种药物之前,应参阅其使用说明或医嘱。

3.用药指导

5.png

4.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耳穴压豆、中药外涂、腕踝针、热敏灸、推拿。

5.疼痛治疗新进展:主要有神经阻滞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神经毁损疗法、中枢神经电刺激疗法、等,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


供稿 心脏外科一病区 完若寒 王燕平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