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抽烟吗?
抽烟真的有害健康吗?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执迷不悟?今天我们来认真捋一捋。
根据“2015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显示,中国≥15岁人群的标化抽烟率为27.7%(其中男性52.1%),青少年烟草使用率为6.9%,全国烟民约有2.5亿。另据“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项目资料显示,有7.38亿不抽烟的中国人遭受了二手烟。
烟草到底有什么毒?
研究发现,香烟中含有至少250种致癌物或有毒物,尤其是钋210,它有较强的ɑ(阿尔法)射线。有人计算,如果每天抽香烟1包半,1年累计受到的放射量相当于做了300次X光胸透!
香烟点燃后释放的有毒物质还有很多,除尼古丁类;醛类、氮化物、烯烃类;胺类、氰化物和重金属;一氧化碳外,还有致癌作用较强的苯丙芘、砷、镉、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
抽烟的危害有哪些?
1.抽烟诱发多种癌症
肺癌:抽烟者肺癌的发病率比普通人高20~25倍,且与抽烟的量和抽烟时间的长短正相关,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如果抽烟大于35支/天,则患肺癌的风险增高45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与抽烟有关。
冠心病:抽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它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原,从而使血粘滞度增高,凝血功能紊乱,导致血栓形成。
据报导,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约30~40%由抽烟引起,死亡率与抽烟量成正比。抽烟者冠心病增高3.5倍,病死率升高6倍,心肌梗塞增加2~6倍,约1/4的心肌梗塞死亡与抽烟有关。
脑中风:抽烟者中风的危险增加2~4倍;如抽烟+高血压,中风的危险性升高近20倍。
慢阻肺:抽烟者患慢性气管炎增高2~4倍,且与抽烟量和抽烟年限成正比;死于支气管炎的,抽烟占75%。
抽烟有损女性健康:抽烟妇女可引起月经紊乱、受孕困难、宫外孕、雌激素低下、骨质疏松及更年期提前。抽烟妇女死于乳腺癌的比率增高25%;女性90%的肺癌、75%的慢阻肺和25%的冠心病都与抽烟有关
抽烟有害大脑:长期抽烟加速大脑老化,智力效能减低10.6%,早期记忆力下降,后期可能老年痴呆。
抽烟可致失明:抽烟者增加白内障发病率23%,严重者可失明。
抽烟易患糖尿病:抽烟增加人体肌肉、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同时抽烟使人体免疫力减弱,容易出现各种糖尿病并发症。
抽烟影响子孙:烟草中尼古丁抑制性激素分泌、杀伤精子、阻碍精卵结合,大大降低妇女受孕机会;孕妇抽烟易致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及新生儿低体重,每天抽烟一包以上者,胎儿及婴儿死亡危险增加35%。
抽烟缩短寿命:抽烟越多者,寿命越短。每日抽烟10支以上者减少总寿命4.6年,吸40支烟以上者减少总寿命8.5年。
既然抽烟有那么多危害,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抽烟?
认识误区:对大多数抽烟的青少年来说,开始往往是出于好奇心理,常听人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误以为抽烟是成熟“男子汉”的标志,抽烟者那种潇洒自如、悠然自得的神态对青少年极具诱惑性,吸引年轻人去模仿。
交际误区:过去,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敬烟往往是社交的序曲,能沟通感情,迅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便于交流。现在,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这种方式正在转变。
醒脑提神:有的人在紧张的工作、学习或生活中常借抽烟来缓解紧张情绪,消除烦恼。
心理依赖:抽烟有兴奋作用,成瘾者抽烟后精神焕发,思维敏捷,使抽烟成为一种习惯和享受并形成一种心理依赖。
戒烟真的那么难吗?
不是戒烟难,是有的抽烟者根本不想戒掉!
75岁的徐大爷从16岁当学徒时就开始学师傅抽烟,开始是“叶子烟”,后改抽香烟。近20年来经常咳、喘,吐痰,家人力劝其戒烟,程大爷说“我这辈子只有抽烟这点爱好,不让抽烟,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一句话直呛得家人再也不敢提戒烟这事。
殊不知世事难料,2周前徐大爷出现痰中带血,在家人力劝下来到医院作CT检查,结果发现右上肺一个包块,怀疑肺癌,医生说与抽烟有关!这给大爷极大的振憾,当即表示不抽烟了!并从此不再抽烟。60年的烟瘾说戒就真的戒了!!
可见戒烟不是能不能戒的问题,而是想不想戒的问题。
有人说,烟不能突然戒,真的吗?
烟草病学专家认为,戒烟早期会出现一定“戒断反应”,如产生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个别人还会增加体重,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在停止抽烟后48小时达高峰,3--5天后,大多数人对抽烟的心理依赖明显减少,至逐渐消失。戒烟的前两周最关键,是对戒烟者毅力的极大考验。
专家建议,最好的戒烟方法就是立即不吸(不用渐进的方法)。当抽烟者放弃抽烟后,身体便开始着手修复,清除长年累月抽烟留下的破坏和残余物。因此,越早戒烟越好。
从上可以看出,抽烟有害健康并非虚言。只要认识到位了,戒烟并非难事!为了您及您的家人、您的同事,请立即戒烟!
供稿 冠心病一病区 阙静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