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肺高压
——肺动脉去神经术介绍
肺高压(PH)是指由多种异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肺高压是一种慢性、危及生命的疾病,被视为“心肺血管系统的癌症”,治疗目标就是达到并维持低危状态(WHO功能分级: Ⅰ、Ⅱ;6分钟步行距离: >440米;血浆NT-proBNP水平: BNP<50ng /L或NT-proBNP<300ng /L)。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避免去高海拔地区、注意避孕、运动康复训练、社会心理支持等;支持治疗如口服抗凝药、利尿药、氧气、正性肌力药、铁剂、钙通道阻滞剂应用等;靶向药物治疗如内皮素通路、一氧化氮通路和前列环素通路;以及手术和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房间隔造口术和Potts 分流术(不能降低肺动脉压力,是一种姑息治疗或桥接治疗方法)、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
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为靶向药物治疗,但经靶向药物治疗,仍有10%的心功能分级 I/II级患者加重至III级、27%的心功能分级 III级患者未得到缓解,甚至部分患者恶化到IV级,且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药物的“天花板”效用以及联合用药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等均可能造成肺动脉高压治疗不达标。球囊扩张房间隔造口术和Potts 分流术仅为姑息治疗;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术风险高、难度大。
肺动脉去神经术(Pulmonary Artery Denervation,PADN)是一种经皮肺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利用特定的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肺动脉外膜的交感神经从而抑制肺交感神经活性,达到治疗的目的。1968年,美国学者Verity 等人发现在肺动脉分叉前有丰富的神经支配;1980年,Jurastch等人在在急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中,第一次完成外科纵向损伤肺交感神经(外科消融方法)或在交感神经表面应用特异性交感神经节阻滞剂(6-OMT)(化学消融方法)消融;2013年,Chen等在动物模型上使用自主设计的消融导管,创新性提出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并验证了PADN 的疗效;2013-2023年,PADN 开展了十余项研究,证实PADN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23年底,PADN系列产品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批准上市。
PADN手术是在局麻下,从大腿根部的股静脉入路到达肺动脉进行消融,消融靶点为主肺动脉末端和左肺动脉开口交界区的前壁和侧壁,总消融时长小于10分钟,术后返回病房后,穿刺腿制动4小时以上。术后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建议每三个月复查,重点检查6分钟步行距离、心脏超声、心电图、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必要时复查右心导管检查。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不宜重体力劳动,不要进行爬山、游泳、打篮球等剧烈的体育运动,建议平地散步等较轻松的活动。同时,还应避免在餐后、气温过高和过低的环境中运动;预防感染,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带来的危险可能致命,外出时应注意保暖,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感冒;避免去高海拔地区(1500米以上),缺氧会使肺血管收缩,加重肺动脉高压;注意避孕,缺氧会使肺血管收缩,加重肺动脉高压。育龄期妇女应注意避孕,怀孕和生育会加重病情,避孕方式不要采取避孕药或避孕针。
供稿 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 刘艳存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