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运动健康,远离猝死危机
——从国羽小将的悲剧说起
2024年6月30日,在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的赛场上,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国羽小将张志杰在比赛中突然晕倒,虽经全力抢救,却仍于当地时间7月1日23时20分不幸离世。这一悲剧让我们深感痛惜,也为我们敲响了运动健康的警钟。
其实,类似的悲剧并非个例。此前,艺人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时突然昏厥离世,阿根廷传奇球星马拉多纳、美剧演员马修·派瑞等也因心脏骤停离开了我们。这些事件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运动中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脏骤停这一严重威胁生命的状况。
那么,为什么在运动中会出现心脏骤停这样的危急情况呢?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张静主任表示,心脏骤停,即猝死。根据原因分类,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占全部猝死的80%。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急性症状发作1小时内的死亡,各种心脏病均可导致猝死,而冠心病是最主要的原因,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占75%。近年来,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30岁猝死的比例正在增加。这与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相关。长期熬夜、嗜烟酒、高脂饮食、压力过大等都会使交感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引发心源性猝死。
另外,40岁以上的中年人群、吸烟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者、有家族性心脏病病史者、肥胖者、缺乏运动及工作紧张者及忽视健康筛查者都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人群。
那么,为何心脏骤停高发于运动时呢?
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心肌的氧耗随之增加。但由于冠状动脉的狭窄,一旦供血不足,就会造成供氧和需氧的失衡,诱发心绞痛,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如果在突发心跳骤停时,没有及时进行施救,后果将不堪设想。一般来说,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就是呼吸心跳骤停,如果五分钟之内没有得到施救,病人的预后就不会很理想,俗称‘黄金五分钟’,如果超过十分钟没有得到施救,成活率几乎为零。”
按理说,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身体会比一般人强健,怎么会发生心脏骤停和“猝死”呢?
首先,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并非所有人都适宜激烈运动;其次,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段,不同身体状态下,对运动的耐受程度也不相同。
目前,根据临床病例统计来看,最为常见的这类“运动性猝死”致死原因,主要有身藏疾病仍持续运动、体虚未恢复即剧烈运动、饭后酒后立即运动、身体过劳仍坚持运动四大类。
“本身患有疾病”是导致发生猝死最直接原因,可致死病因有很多,如心脏问题、血管问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当身体有这些疾病时,要先就医接受专业医师的评估,避免剧烈运动。
那么,当出现心脏骤停时,该如何自救和救人呢?
在郑州马拉松比赛中,一位44岁的男子心脏骤停倒地。幸运的是,在场有2位医生。紧急时刻,一位医生跪地为他进行心肺复苏,其他参赛者立马取来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其进行电击。约2分钟后,这名晕倒的男子逐渐清醒,后被紧急送医。
面对突发心脏骤停,第一时间除了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外,还要关注身边是否配备AED。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稍加培训即能熟练使用,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从某种意义上讲,AED又不仅是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
它别于传统除颤器,可以经内置电脑分析和确定发病者是否需要予以电除颤。除颤过程中,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动画操作提示使操作更为简便易行。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多数人来说,只需几小时的培训便能操作。美国心脏病协会(AHA)认为,学用AED比学心肺复苏(CPR)更为简单。
在此,我们呼吁大家,要重视运动前的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同时,也要学习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研究,我们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您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一起关注运动健康,远离猝死危机,让每一次运动都成为健康的助力,而非生命的威胁。
供稿 冠心病重症监护室 苏梅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