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打牛”——新“钙”念之冲击波球囊
在介入医生中有句话非常流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冠脉有钙化”,那么冠脉钙化到底有哪些危害,竟如此令冠脉介入医生谈之色变呢?总体来说,处理钙化病变,难度高风险大。
一、钙化病变的危害有哪些?
1.风险高: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包括限制血流夹层,穿孔和远端栓塞,心包填塞,慢血流无复流)的风险增加。
2.成本高:手术成功率低,可能需要多次手术,可能用到各种器械,使病人费用无形中增高。
3.技术复杂:运用复杂的技术处理复杂的病例和不可预测的结局,只有少数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才可以完成手术。
二、在具体介入手术过程中,钙化病变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1.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前,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对于冠脉钙化的评估往往不太充分,易使介入医生“入坑”,有时候造影看着不严重,一旦开始无法收场。
2. PCI中,由于钙化坚硬、形状不规则,往往会影响球囊和支架输送,损伤药物涂层,且有支架脱载的风险,影响支架膨胀、增加支架贴壁不良和不对称的风险。且球囊扩张过程中,易在非钙化一侧形成冠脉破裂。
3. PCI后,增加并发症风险:边缘夹层、冠脉穿孔、增加血栓和再狭窄的发生率,如此会增加患者反复入院的几率。
三、对付钙化病变,现有哪些技术手段?
现有技术器械及技术手段包括:普通球囊、特殊球囊(棘突球囊、切割球囊、双导丝球囊)、旋磨、轨道旋磨、准分子激光等。
四、现有这些技术手段有什么不足呢?
1.球囊血管成形术:包括半顺应性、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力扩张血管易造成夹层,有不可控的损伤。
2.特殊球囊:包括双导丝、棘突、切割球囊,主要用于轻到中度钙化,需要术者进行过一定时间培训,对于重度钙化作用甚微,且有卡到血管内的风险。
3.旋磨/旋切术:复杂的操作和流程,并发症多(夹层,穿孔和远端栓塞、慢血流无复流),对深层钙化无法处理,现有磨头大小限制进一步管腔获取,迂曲病变并发症风险高。
4.准分子激光:主要用于轻至中度钙化,对重度钙化效果不好,对深层钙化无能为力,迂曲病变并发症风险高;设备大,费用高。
五、那么什么是冲击波球囊,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冲击波球囊(Shockwave)的灵感来源于泌尿外科的超声波体外碎石术,它是超声波体外碎石术和球囊成形术结合的产物。其原理是利用电极在水中发生高压火花放电, 由于液电效应立即引起周围水介质爆炸性地蒸发,从而形成迅速膨胀的等离子体而在周围的液体中产生冲击波。Shockwave不仅对浅表环形钙化、偏心钙化有效,而且是目前唯一对深层钙化有效的技术。目前已有研究证明该项技术对原发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冲击波球囊会对正常血管造成损伤吗?
答案是不会,这还得从其工作原理和过程中找答案:主机发生能量→传导到球囊内置电极→球囊内电解液瞬间气化和液化→球囊内产生声压力波向外传导,一气呵成。由于只是球囊内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球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予一个相当于50atm的压力,而球囊本身没有因为压力而扩大,不造成一个横向“撕扯”力,只进行一个高频率的一个纵深的力传导,因此不会对正常柔软的血管造成损伤。
那么真实的钙化被打碎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看腔内影像给我们展示的神奇效果:可以清晰的看到钙化环被打出很多裂口。
七、冲击波球囊有哪些优点?
1.极其简单的手术操作 – 简单直观的系统,学习曲线很短;小巧便携,使复杂的钙化处理程序更易掌控。
2.最小化创伤,安全性很高 – 安全地断裂内膜和中膜钙化,最大限度减少对软组织的创伤,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
3.优化临床结果 – 有效治疗重度、复杂钙化,同时减少并发症。
4.更高的价值体现 –降低治疗成本,便于钙化处理技术的普及,服务更多患者。
供稿 介入手术室 于雷 贾晓辉
审稿 汤笑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