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血管内超声
2023-01-13
浏览次数(9427)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走近血管内超声

一、什么是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IVUS)通过导管技术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通过声波扫描和反射,显示血管横截面图像和血管壁斑块分布,从而提供在体血管腔内影像。

二、为什么要用血管内超声?

冠脉动脉造影曾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认知的更新,再加上冠状动脉疾病越来越复杂,冠脉造影因只能反应血管管腔轮廓其局限性日益突出,IVUS能够全方位显示血管管壁情况、精确测定管腔、血管直径以及判断病变严重程度及性质,在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认识和指导介入治疗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超声探头

三、IVUS的成像原理

以机械旋转式导管为例,把单片压电晶体镶嵌到超声导管上,通电后高速旋转发射超声波,超声波碰到组织后反射回来(不同的组织反射的超声波程度不同),同时把超声信号转化后电信号,经过计算机的后处理,呈现出不同的图像。

四、IVUS的应用范围

1.血管造影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

2.对治疗方法的选择;

3.评价即刻治疗效果;

4.远期效果随访;

5.科学研究。

五、IVUS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主要应用场景

1.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和确定

(1)测算斑块负荷,计算面积狭窄率;

(2)测量最小管腔面积:在病变最重的地方测量最小管腔面积;

(3)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综合其他指标预测是否需要干预病变:在冠脉血管的近端(非主干病变),若病变最小管腔<4.0mm2,斑块负荷大于76%,一般认为是明显血流限制。

在左主干,若最小管腔面积:<6.0mm2,一般认为是明显血流限制。

2.支架尺寸选择的测量

直径:支架直径要依据参考血管(病变最轻处)的直径综合选择,一般以中膜直径减去0.25mm为宜。

长度:支架长度的选择,总体原则是从正常段到正常段,即从病变最轻的阶段B1到阶段B2之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3.支架植入后效果检查

可确认支架是否贴壁和扩张良好,有无支架边缘夹层,有无组织脱垂,有无地理丢失,支架压缩等情况。

4.在特殊病变中的应用

(1)在慢性闭塞病变(CTO),可以用来发现无残端CTO入口并根据入口处斑块性质帮助医生选择导丝硬度;血管开通后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真假腔,判断真实血管的大小,帮助医生选择支架的落脚点等。

(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可以判断罪犯血管。

(3)在钙化病变中,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钙化的部位、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旋磨处理,以及旋磨后的效果,及支架植入后的膨胀程度。

(4)在分叉病变中,可以帮助医生决定手术方式,以及导丝进入支架网眼的位置。

六、IVUS的局限性

1.分辨率有限,无法识别红白血栓,只能大概判断血栓位置。

2.声波无法穿透钙化,所以无法判断钙化厚度。

3.经济因素。


供稿  介入手术室 于雷 贾晓辉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