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运动三部曲您知道吗
2023-01-18
浏览次数(2609)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冠心病患者运动三部曲您知道吗

说起冠心病患者的运动锻炼,部分患者不敢动,认为有了心脏病就得静养,大部分人知道运动的重要性,但是盲目的锻炼,运动量可能不达标或者过大,增加心脏负担和风险。今天我给大家科普一下科学规范的运动评估和运动的三部曲。

一、冠心病心脏康复之运动处方

运动疗法是心脏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通过增加体力活动和参加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心肺耐力;降低血压、血脂、血糖和体重,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支架内狭窄,运动还可增加心肌缺血阈值,改善心肌灌注。改善心脏功能储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基于运动疗法的心脏康复可使心肌梗死后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平均降低47%,心源性死亡降低36%,全因死亡率降低26%,二次分析还发现,即使是短期 (3个月)的心脏康复也能改善远期 (1年或更久)预后。但不科学的运动又会增加心脏负担和风险。

注意:心脏病人在开始运动前,请到心脏康复中心咨询康复医师或者物理治疗师,进行个人运动风险评估和制定运动处方。

冠心病病人运动有没有科学的评估方法呢?

心肺运动试验,六分钟步行测试:精准评估运动量,全面筛查运动风险。

 

二、运动三部曲

第一步:准备活动,即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持续5-10分钟。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的适应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心脏不良事件及预防运动性损伤。

第二步:运动训练,包含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训练等。

(1)有氧训练:方式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以及在器械上完成的行走、踏车、划船等,运动频率3-5次/周。有氧训练可以增加心脏的容量负荷,使冠状动脉管径增大,弹性增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代偿性的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供氧能力。


(2)抗阻运动:即一系列中等负荷、持续、缓慢、大肌群、多次重复的阻抗力量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利用自身体重(如俯卧撑)、哑铃或杠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等。每次训练8~10组肌群,躯体上部和下部肌群可交替训练,每周2~3次。切记运动过程中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不要憋气。

抗阻运动的时期选择: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至少3周,且应在连续2周有监护的有氧训练之后进行;心肌梗死或者冠脉搭桥术后至少5周,且应在连续4周有监护的有氧训练之后进行;冠脉搭桥术后3个月内不应进行中到高强度的上肢力量训练,以免影响胸骨的稳定性和胸骨伤口的愈合。


             


(3)柔韧性训练:每一个部位拉伸时间6-15秒,逐渐增加到30秒,如果可以耐受可增加到90秒,期间正常呼吸,强度为有牵拉感觉同时不感觉疼痛,每个动作重复3-5次,总时间10分钟左右,每周2-3次。


 


(4)第三步:放松运动,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者是柔韧性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可持续5-10分钟,病情越重放松运动的持续时间宜越长。

三、运动中常见误区

1.晨练过早

2.饭后运动

3.运动剧烈

4.运动过度

5.凭感觉运动

6.随意增加运动量

7.体感不适强行运动

8.运动替代药物或药物替代运动。

四、运动中注意事项

1.注意只在感觉身体状况良好的时间里进行运动,避免身体状况不良或睡眠不足的日子;

2.不要在起床或饭后马上运动,最好在 1~2 小时后开始;运动时要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

3.注意补充水分,运动前要补充 100ml 水,运动中每30分钟要补充一次 50~100ml 水;

4.注意运动中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头晕、眼花等症状要立即中止运动,如果休息片刻症状仍无缓解,则需与医生联系。

5.建议出院前进行心肺运动测试或6分钟步行试验,客观精准化评估运动能力,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出院后也希望您每天坚持运动锻炼,如果条件允许,内科保守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出院2周后、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出院6周后到专业医院心脏康复门诊进行检查以获得进一步的康复指导,然后根据情况每隔 2~3 个月来康复中心进行系统评估,了解您身体的康复情况,规范锻炼。


供稿  心脏康复科 刘玉玺 肖俊丽

审稿  朱贺变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