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律失常科普小课堂
2023-02-17
浏览次数(6518)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儿童心律失常科普小课堂

一、什么是儿童心律失常?

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心跳或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可见于正常儿童,也可见于心脏病的患儿。儿童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居首位,其次是窦性心律不齐,两者多数为生理现象。新生儿及婴儿期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也可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各种早搏。年长儿以室上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患病率据估计在1/25000~1/250左右。

二、为什么儿童会出现心律失常?

主要有以下两个病因:

(一)心脏源性病因: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风湿性心脏病以及感染性心肌炎。

(二)非心脏源性病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全、电解质紊乱、药物反应或中毒、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情绪激动及自主神经紊乱等。

三、儿童心律失常的主要症状和危害有哪些?

轻度心律失常时,儿童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中度心律失常时主要症状包括心悸、胸痛、乏力、嗜睡、晕厥等。年长儿会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即心悸,向家长告知心脏不适的症状;胸痛即胸前区疼痛;婴儿心律失常时多表现拒食、呕吐、乏力、嗜睡。晕厥即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可以自行恢复,但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发作有发生猝死的风险,如阿-斯综合征(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四、儿童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电除颤或电复律,大多数儿童心律失常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一)药物治疗

1.腺苷注射液: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面部潮红,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胸部紧压感,恶心和头晕等。由于在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为窦性心律时可出现暂时的电生理现象,故该药物使用时必须在心电监护状态下方可给药。

2.普鲁卡因胺:用于阵发性心动过速、频发早搏(对室性早搏疗效较好)、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用于预激综合症时,没有刺激旁路传导的风险,但用药后有可能产生减慢心率的负性肌力作用,使用后需观察心率变化。

3.维拉帕米:钙通道阻滞剂,常用于年长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急性治疗,可有效减慢房室结传导并终止心律失常,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低血压、眩晕等。

(二)起搏器植入术

适应症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儿童,通过不同的起搏方式纠正心率和心律的异常,或左右心室的协同收缩,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三)射频消融术

是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儿,年龄大于5岁且体重大于15千克的患儿可进行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儿童中射频消融术的初始成功率可超过90%,但远期室上性心动过速仍有复发的可能。

(四)电除颤及电复律

适用于各种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各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对于任何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药物治疗无效均可以考虑电复律或电除颤。

五、儿童体检发现心律失常要紧吗?

有家长咨询,孩子在入园体检或入学检查时查出心律失常,要不要紧?值的注意的是,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往往只有几秒钟时间,因此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很低,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检出率可达10%~15%。对于心律失常,首先要排查孩子是否发生过感染,以及心肌酶谱值是否升高。如果没有,证明是单纯的心律失常,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再评估心律失常对孩子的心脏会带来多大的危害,从而判断需不需要进行治疗或制定何种治疗方案。

六、确诊为心律失常的儿童能不能运动?

如果24小时早搏次数达到10000次以上或运动后心律失常症状明显加重的儿童不推荐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尤其是跳绳、长跑等),因为运动可能会引发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导致出现猝死的风险。

七、儿童心律失常的护理

(一)避免寒冷刺激,因其会诱发心律失常。故外出时,家长应密切关注当地的气候变化冬天,给孩子做好保暖工作,尤其要重视手部、头部、面部的保暖,避免这些部位受寒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引发心律失常。

(二)根据季节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做好手卫生,戴口罩,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三)指导孩子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四)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选择优质蛋白、高纤维、低盐、低脂的食物,饮食清淡为主,忌辛辣刺激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用力排便造成腹内压力增加进而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律失常。

(五)孩子洗澡时水温适宜,时间不宜过长。

(六)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变化,保持孩子情绪稳定,避免因情绪过度激动诱发心律失常。

(七)视病情轻重按医嘱及时复诊。


供稿  儿童心脏中心二病区 顿艳婷 戚真真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