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养生之:春季
2023-02-10
浏览次数(6109)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季节养生之:春季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冬眠的虫儿开始苏醒,枯萎的树枝抽出嫩绿的枝丫,仿佛一切都在睡梦中慢慢醒来,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对于爱美的年轻女士而言,脱去厚重的冬装,换上轻薄飘逸的春装,展现自己靓丽的身姿,想想都美。但是俗话说“春捂秋冻” 老来无病”,那么什么是“春捂”?为什么要“春捂”?咱们接着往下聊。

啥叫“春捂”?

所谓“春捂”,顾名思义,即在春季天气刚刚转暖的时候,衣服不要脱得太多太快,要捂着点儿。 如此一来,可以抵御冷风、湿气等通过毛孔侵入人体,以应付天气忽冷忽热的变化,防止“老伤”发作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要“春捂”?

春季风气当令,气候变化较大,尤其早春,气候变化更大。常有寒潮来袭,多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再加之人体的皮肤已经开始变得疏泄,对寒邪的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当此之时,气温骤变无常,应及时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特别是老年人、小儿和身体弱的人,应该随时注意增减衣被,切忌过早地更换衣被。 那么,具体该怎么“捂”呢?

 “春捂”必捂这三处

风为春季的主气,避风邪,畅情志,调饮食,是此时的养生之道。我们要护好手腕、腰腹脐、脚踝3个部位。

1.手腕: 手腕处有神门穴,做好保暖可保护全身血脉。

2.腰腹脐: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腰腹部,腰部保持温暖有助于肾脏健康。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腹脐最易受寒,特别是胃部怕冷、容易腹泻者要特别注意此处的保暖。

3.足踝:足踝处不可外露,很多女性手足肢寒、痛经腹冷等都是因足踝处受寒所致。

“春捂”具体啥时候捂?捂多久?

一般来说,正确“春捂”,要记住这些指标 。

8℃   昼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重点捂头颈与双脚。

15℃  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是15℃。当气温持续稳定在15℃以上时,就可以不捂了。

7~14天  即使气温回升,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最好捂14天以上。

当然,知道这些还不够,“春捂”还有以下讲究,大家可要记牢了! 

1.“春捂”必须分寸适当  “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捂的时间越久越好,必须把握好度,分寸适当。

2.“春捂”必须因人而异  对于“春捂”,绝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也会“捂”出毛病来,应根据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而有所区别。

春季如何运动?

春天万物复苏,人们宜适当早起,进行体育锻炼。由于此时体内阳气尚未充足,所以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运动量宜循序渐进,以微微出汗为宜,以免阳气消耗过多,而导致疾病。体质虚弱或缺乏锻炼的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练太极拳等。同时由于春季的天气冷暖不定,忽冷忽热,外出锻炼时,衣服不能穿得太少。

春季宜进食哪些食物?

春季阳气初生,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脏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因此,顺应天时变化,在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清淡、青色的饮食、天然原味的绿色青菜有利于肝脏,中医讲:“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青色的食物可以起到养肝的作用,蔬菜有绿豆芽、黄豆芽、菠菜、芹菜、莴笋、香椿、香菜、春笋等。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养肝血、疏肝理气的食物,如谷类、桂圆、栗子、红枣、核桃、乌梅、枸杞、山药、百合、佛手、莲子等。同时由于春季阳气上升,可以适量食用辛甘发散、温补阳气之品,如韭菜、葱、蒜、豆豉、牛肉、香菜等,但要注意清淡,忌吃得太酸太辣。


供稿 疾病预防控制科 曹英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