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脑病知多少
2023-06-16
浏览次数(4066)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造影剂脑病知多少

随着心血管患者逐年增多,冠脉介入操作蓬勃发展,造影剂的使用必不可少,相关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心血管介入术者往往重视预防造影剂过敏及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而造影剂脑病因极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且预后良好,往往被忽视。下面将针对造影剂脑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叙述。

1.什么是造影剂脑病

在使用造影剂后的一定时期内,出现异常的神经系统变化或精神异常,排除其他器质性因素后,称之为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CIE常发生在应用造影剂后0.5-18小时。可发生于冠脉、脑血管介入术后,以椎动脉造影后较常见。虽然发病率不高(0.4%-1.3%)并且多为短暂性的,但是部分患者可能症状较重甚至会死亡。

2.临床表现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和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头痛,严重者可发生失语、癫痫、皮质盲,重症者可引起皮质水肿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甚至发生心跳骤停等,其中一过性皮质盲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有精神状态改变等前驱症状。不同造影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略有不同。

3.造影剂脑病的危险因素

高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损害、颅内有病变患者发生造影剂脑病风险增加。其中,慢性高血压是造影剂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另外,不同类型造影剂导致的造影剂脑病发生率也存在差异,据统计诱发造影剂脑病的非离子造影剂发生率在 0.3%左右,高渗碘化造影剂可高达4%。

4.造影剂脑病的诊断

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靠排除性诊断,一般是同脑血管疾病相鉴别,重要的是要排除脑出血、脑栓塞和血流动力学并发症,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后做出诊断。影像学检查对明确造影剂脑病的诊断至关重要,一旦发病应尽早进行。

5.造影剂脑病的预防与治疗

(1)预防

①尽量减少造影剂用量;

②围手术期的水化疗法,以稀释和加快造影剂的排泄;

③碘剂禁用者,选用含钆对比剂(轧胚酸葡胺)等。

另外,患者再次使用造影剂时,存在二次患病的风险,但造影剂脑病病史与再发的关联性并不明确,因此,不建议造影剂脑病患者规避二次使用造影剂,术前可使用咪达唑仑等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降低再次发生造影剂脑病的风险。

(2)治疗

①主要是采用对症支持治疗。静脉补液水化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必要时可使用扑热息痛和非甾体抗炎药物,渗透性利尿剂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类固醇和甘露醇有助于减轻脑水肿,癫痫发作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抗惊厥治疗,严重的持续性癫痫发作可给予肌肉松弛剂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

②危重症患者可考虑持续血液净化和肾脏替代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应及时采用透析疗法。

6.造影剂脑病的预后

造影剂脑病的预后良好,发病数小时后,临床症状即可开始减退,通常48 h后可恢复正常,即使出现严重昏迷,症状也可以自行恢复,仅有极少数病例可导致不良的远期转归,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造影剂脑病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通常取决于患者的肾功能,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延长,持续时间最长者达8 d。

由于造影剂脑病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关键是预防为主。因此,使用造影剂后应注意对类似症状的观察,特别是男性老年人伴有高血压、急性脑病、脑瘤等情况时,更应注意观察,如发现异常状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对症处理。


供稿 冠心病四病区 白姗 张彩丽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