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管理的基本要求、风险评估、预防措施、低体温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手术室注册护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392-2023洁净手术部通用技术要求
WS/T592-2018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核心体温
机体深部重要脏器的温度,通常指血液或内脏器官的温度。机体核心温度正常值为37.0℃±0.5℃。
3.2术中非计划低体温
手术过程中因体温调节障碍、体内固有热量散失等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体温下降,核心体温低于36℃,不包括治疗性或计划性的低体温。
3.3被动保温
借助隔热方式预防或减少通过对流、传导、辐射、蒸发等热量丢失的技术,主要方式包括棉毯、反光毯、隔热毯、被褥、手术铺巾的覆盖等。
3.4主动保温
借助对流、传导或辐射等形式提供热量的技术,主要方式包括充气式加温毯、循环水温毯、加热的液体或气体的使用等。
3.5复合保温
将两种及以上主动保温的措施组合实施。
4.基本要求
4.1应对所有接受全麻、椎管内麻醉、区域阻滞、神经传导阻滞、复合麻醉持续时间超过30min的手术患者进行低体温风险评估。
4.2应采用相同的部位和方法监测患者体温。
4.3应选择鼻咽部(鼻孔至鼻咽上部1/3)、鼓膜、食管下段1/3、直肠、膀胱、肺动脉等部位监测核心体温。
4.4应根据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风险程度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
5.风险评估
5.1评估时机
5.1.1应在择期手术的术前一日或入手术间时、急诊手术接诊时对患者进行低体温风险评估。
5.1.2术中应结合患者手术进程动态评估。
5.2评估工具与风险界定
5.2.1宜采用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工具(附录B)评估低体温的发生风险。
5.2.2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值≤70%为低危,70%<预测值<90%为中危,预测值≥90%为高危。
6.预防措施
6.1低危风险患者的预防措施
6.1.1应对所有手术患者提供被动保温措施。
6.1.2应动态调整手术间温度为21℃~25℃,相对湿度维持在30%~60%。
6.1.3应确保消毒液适量,避免敷料过度潮湿。
6.1.4应减少皮肤暴露的时间和面积。
6.1.5应动态监测体温,从麻醉诱导前开始,宜每30min记录1次,直至手术结束。
6.2中危风险患者的预防措施
6.2.1在低危风险患者预防措施基础上,应每15~30min监测体温。
6.2.2宜使用充气加温设备进行术前预保温,术中持续采取主动保温措施(附录A)。
6.2.3应使用体腔冲洗液加温等措施。
6.2.4可使用输液输血加温等措施。
6.3高危风险患者的预防措施
6.3.1在中危风险患者预防措施基础上,应持续监测体温变化。
6.3.2应全程采用主动保温措施,首选充气式加温设备,有条件者可联合使用循环水加热系统等复合保温措施。
6.3.3应使用输液输血加温等措施。
6.4特殊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6.4.1对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在复合保温措施基础上,应在取移植血管时使用无菌治疗巾等对双下肢非手术部位进行包裹保温。
6.4.2对于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等患者,体温管理强调预防为先,应适当调高室温,手术全程采用主动保温和被动保温措施。
7.低体温发生后的处理
7.1应首选充气加温设备进行主动保温,注意避免造成热损伤。
7.2应使用输液输血加温设备将术中输注的静脉液体、冷藏血制品加温至37℃以上,但血制品加温不应超过43℃。
7.3应将术中体腔冲洗液体加温至38℃~40℃。
7.4应适当提高手术间温度,但不超过25℃。
7.5可采用带加温功能的气腹机对使用的CO2 气体进行加温。
7.6应持续监测体温,并做好记录,直至体温≥36℃。
附录A
常用主动保温的设备及保温工具
设备类型 | 常用保温工具 |
充气加温设备 | 充气式加温仪、加温毯或暖风毯 |
静脉输液输血加温设备 | 各类隔热静脉输液管道、水浴加温系统、金属板热交换器、对流 加温系统等 |
传导加热系统 | 传导型电热毯、循环水加热系统(循环水调温服、循环水热能传 输垫等)、碳纤维电阻加温系统 |
辐射加温设备 | 红外线加热器等 |
其他 | 温热腔镜冲洗液、CO2气腹气体加温、湿化加温麻醉气体、加温皮肤消毒液等 |
附录B
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工具
备注1:借助列线图直接预测低体温发生概率
通过每个风险因素值对应的顶部得分来计算总分,通过总分来读取对应的低体温发生概率。其中绿色代表低危,即预测值≤70%;黄色代表中危,即70%<预测值<90%;红色代表高危,即预测值≥90%。
示例:患者,57岁,BMI:22kg/m2,术前基线体温36.7℃,手术室内温度设置为22.5℃,ASA分级II级,预计麻醉时间2.5h,预计术中静脉输液量1000 ml,术中体腔冲洗量1000 ml,术中给予主动加温措施,查左表得该患者低体温发生风险因素总分=47+66+72+17+67+37+0+0+0=306,结合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工具列线图:该患者低体温发生风险预测值<70%,属于低危风险。
备注2:术中低体温风险因素对应得分值见下表(表中得分四舍五入取整)。
供稿 外科医学部 孙静 王亚丰
选自中华护理学会(2024). 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平台.
审稿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