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血糖”,你真的知道吗
2019-12-14
浏览次数(5120)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关于“低血糖”,你真的知道吗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

众所周知,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以及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但是低血糖风险的发生对机体尤其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其危害更是不可估量的,那下面我们就来重新正确认识一下吧!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低血糖?

1.观念有误较轻视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面对自己高血糖水平的时候往往都比较重视,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特别注意,但是当低血糖情况发生的时候会有人简单觉得赶紧吃东西就好了,其实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的损害,严重者甚至在治疗后脑组织也很难恢复到正常,还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所以低血糖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在血糖控制中也是尤为重要的。

2.药物治疗不规范



我们在面对社会群体进行义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类相对来说较为极端的人,一种是觉得到目前为止自身还没有出现特别明显的并发症,并且因为经济条件受限,不愿去医院接受系统的血糖管理,另一种是自我“久病成医”之人,因为患病时间较长,各种注意事项都了解,会根据血糖高低自我调节用药剂量,但是不遵医嘱用药的行为是极不可取的,不仅容易造成血糖的大幅度波动,更容易增加低血糖风险的发生。

3.饮食结构欠合理

毫无疑问,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因素众多,但是饮食是不可忽略的持续性因素。富含糖类的谷类食物一直占据着人们的主食,并且糖类能量高居70%以上,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医护人员会特别告诉大家应适量控制饮食,但是,我们在临床上也会见到这样的患者,为了控制血糖戒掉主食,我们治疗疾病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进食量不平衡也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4.健康运动未达标



坚持长期、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但是,运动类型和运动量应符合自身需求,有些患者喜欢晨起空腹运动,更有甚者每天活动量高达30000多步,我们在询问其病史时,发现或多或少都会有低血糖情况的发生。

如何预防低血糖情况的发生

1.降糖药物应熟悉

糖尿病患者了解哪些降糖药物会引起低血糖,应用高风险降糖药物时,更应该警惕低血糖的发生,高风险药物有:速效胰岛素,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瑞格列奈等,低风险药物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Dpp4等。

2.血糖监测不可少

要注意血糖的监测,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空腹血糖小于4mmol/L,餐后2h血糖小于6mmol/L,睡前血糖小于6mmol/L。如果血糖不是太低,要选择升糖缓慢而持久的食物,比如牛奶;如果已经发生低血糖了,那就要及时补充糖和主食;必要时还可以喝糖水。

3.生活方式要规律

首先要做到规律饮食。降糖治疗中,减少饮食摄入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其次,运动要选择舒缓的,中低等强度的运动,并选择饭后运动。

低血糖发生后如何处理


发生时间


处理措施


发生低血糖时


应立即吃“糖” ,饮一杯雪碧、可乐、果汁等含糖饮料,也可吃几块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等。


进食5分钟后


仍未改善症状,继续进食


进食10分钟后


10分钟内仍无改善,不要犹豫,立即送医院抢救。


科室里内设低血糖急救箱,常规放置面包,饼干,糖块等,以备不时之需。


供稿   内分泌 唐浩 刘军豪

编审·  张灵芳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