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速知-防治篇
临床中,有很多患者和家属对心力衰竭认识不足,以为心衰就是心脏要停止工作了,没有治疗必要了,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往往会耽误治疗。现在通过对心力衰竭相关的知识的了解,我们知道心力衰竭只是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发生了异常,通过手术或者保守治疗的方式是可以延缓或阻止心肌的进一步损害,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古人云:防患于未然,在考虑手术或者接受其他治疗之前,我们是不是可以预防这个疾病的发生呢?现在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及一些健康指导。
1、慢性心力衰竭
(1)针对病因的治疗,去除诱发因素
可视为防治心力衰竭的基本措施,若能获得彻底治疗,则心力衰竭可因此而解除,心功能甚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心力衰竭的恶化往往与某些诱因有关,临床上最常见的诱因包括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心律失常、过度劳累、风湿活动、情绪激动或忧虑、妊娠或分娩、水及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必须进行相应处理。
(2)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新的心脏损害的危险性
如戒烟、戒酒,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饮食宜低脂、低盐,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入水量,应每天称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应鼓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动态运动以免去适应状态。
(3)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及定期随访
应特别了解患者对饮食及药物治疗的顺从性、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及时发现病情恶化并采取措施。
2、急性心力衰竭
(1)积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2)避免各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及时控制或去除心内外的感染病灶,控制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扁桃体炎等感染灶;预防和控制风湿活动;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及其他部位的感染。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限制钠盐,避免应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对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有心功能不全者应节制生育。
(3)积极防治影响心功能的并发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
(4)迅速纠正心律失常,当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时,应迅速给予纠正,异位心律恢复至正常窦性心律,或使过缓、过速的心室率控制在安全范围,以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5)避免输液过多、过快。
供稿 成人心外ICU 胡素云 吴娜
编审 吴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