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痛风日:痛风,不痛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饮食中高嘌呤、高脂肪、高蛋白成分的比重增大,使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长,且呈年轻化的趋势,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已经成为除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外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高”。为推进社会各界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将4月20日确定为“世界痛风日”。痛风是一种由于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HUA直接相关,而HUA是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生化基础和最直接的病因,国际上将HUA的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420μmol/L。
痛风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什么影响?它与HUA的关系是什么?得了HUA是不是就一定发展为痛风?痛风的高发人群有哪些?什么情况下应该警惕是痛风发作及痛风该如何防治及其防治目标是什么?下面将一一为您解答。
一. 痛风与HUA
HUA患者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称为痛风。研究表明HUA与痛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慢性肾病等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5% ~ 23.4%,而痛风的患病率在1% ~ 3%,大约6% ~ 12%的HUA会发展为痛风。痛风是否发生及反复发作的频率与SUA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HUA患者不一定是痛风,但SUA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得痛风!
二. 痛风易感人群及痛风预警
痛风及HUA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但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沿海高于内陆、脑力劳动者和体胖者发病率也高于普通人群。痛风的风险因素包括:
1. 肥胖:肥胖不仅增加痛风发生的风险,而且肥胖患者痛风发病年龄较早。
2. 饮酒:饮酒过量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诱发痛风的风险最大。
3.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非高血压者。
4. 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嘌呤分解代谢增强、尿酸生成增加,SUA水平升高。
5. 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海鲜,果糖是唯一可升高血尿酸水平的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合成,抑制尿酸排泄。
6. 遗传病史等。
如果您已被诊断为HUA,出现以下症状,请警惕痛风的发生,及时去医院就诊!
三. 痛风与冠心病的关联
对于痛风病人,我们不仅要关注关节疼痛的症状。实际上,痛风的危害比人们想象的要大,比如跟冠心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有数据显示,痛风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大约是非痛风患者的2倍。
痛风是怎么诱发冠心病的?
通风诱发冠心病的原因是:长期高尿酸会直接损害动脉血管壁及动脉内膜,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诱发血脂在动脉管沉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阻塞,最终演化成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另外,与痛风并存的其他因素,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为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他们共同作用、互相促进,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所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被视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于是预防与治疗痛风,是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关注重点。
四. 痛风的控制目标、治疗与预防
1. 饮食
正确的饮食方式在防治痛风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痛风患者应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最好选择鸡蛋和牛奶,远离动物内脏,禁食海鲜等。
含嘌呤较少的食物有:土豆、海参、海带、大米、玉米、鸡蛋、牛奶、胡萝卜、番茄、丝瓜、苦瓜、芹菜、卷心菜、洋葱、木耳、白菜、南瓜、卷心菜、紫包菜、芥菜、山芋等。
含嘌呤较少的水果有:红枣、苹果、梨、桃、香蕉、葡萄等。
2. 生活方式
1). 痛风患者应注意保暖。
慎用空调、冰箱等电器,夏季使空调时设定不低于26°c,远离空调冷风并避免长时间浸泡在冷水中作业。
2).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预防痛风
痛风患者应常做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健身操、骑车及游泳等。痛风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的体力活动。保持规律的作息和标准的体重。
五.心内科医师温馨提示
痛风可防可治,保持健康的饮食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将有助于您远离痛风!对于冠心病合并痛风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避免药物互相作用造成尿酸生成增加和尿酸排泄减少。
得了痛风不可怕,保护心脏需小心,早治疗,重预防,遵循医嘱是关键!
供稿 冠心病四病区 李学庆 张彩丽
药学部 甘源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