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你也是个居家小医生!
2020-06-01
浏览次数(5426)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心力衰竭?你也是个居家小医生!

一、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排血量减少或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的泵血功能减退,就像弹性减退的“皮球”,输出血量不能够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心脏,这种状态就叫做心力衰竭。

二、心衰的诱发因素




三、哪些症状是心衰的信号?

1.如果您是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在过度劳累或者情绪波动以后,出现了呼吸困难、不能平躺、心悸、下肢水肿等表现,应该及早到心血管专科就诊。

2.如果您不知道既往有没有心脏病史,突然感到喘不上气、心慌、特别疲乏、甚至脚踝、腿出现水肿,应该尽快就医,排除心衰的可能。

3.如果以往的心电图或心脏超声出现过异常,当时未诊断为心衰,而后来出现了气喘、呼吸困难、疲劳乏力的表现,也应该及时到医院心脏专科就诊。

提示:到医院就诊不要忘记随身携带既往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胸部X线的报告单,可以作为诊断参考。




四、左心衰及右心衰的临床症状


五、心力衰竭的4个发展阶段

1.阶段A(前心力衰竭阶段):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衰的危险因素,没有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没有心衰症状和(或)体征。

2.阶段B(前临床心衰阶段):已发展为左室肥厚、陈旧心梗、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改变。但从未出现心衰症状和(或)体征。

3.阶段C(临床心衰阶段):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既往或目前出现过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4.阶段D(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器质性心脏病不断进展,反复住院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需要长期静脉用药、心脏机械辅助、心脏移植等。

注意:疾病4个阶段的进展过程无法逆转。高血压、冠心病等A期危险因素患者无论是不是心衰患者,都应该定期进行检查,以利于心衰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治疗。

六、心衰患者如何调整生活方式?

1.心衰患者应注意限水                                            

心衰患者应学会记录出入水量,保证出入量平衡或出量稍多于入量,严重心衰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限制在1500-2000ml,包括饮水、水果和任何食物中的含水量等,有助于减轻症状和心脏负担,减少因急性左心衰发作所致的再住院。                                     2.心衰患者应注意限盐

心衰患者应适当控制每日盐的摄入量,这样对控制NYHA Ⅲ-Ⅳ级心衰患者的充血症和体征有帮助:

(1)轻度心力衰竭患者,每天摄入钠盐量限制在2克,实际相当于食盐5克。

(2)中度心力衰竭患者,每天摄入钠盐量限制在1克,实际相当于食盐2.5克。

(3)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每天摄入钠盐量限制在0.4克,实际相当于食盐1克。

七、服用利尿剂时注意补钾,不需要严格限盐

服用利尿剂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补钾,以免出现低血钾;肾功能

不全的患者补钾期间,应定期复查电解质,避免血钾过高的危险。另外,服用利尿剂时,排尿多,钠的排出也增加,此时不需要严格限盐,如果钠盐摄入不足会造成患者没精神、血压低、食欲差、电解质紊乱,不易利尿等。

八、除了限水限盐,心衰患者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戒烟戒酒,低脂清淡饮食,肥胖的患者要适当减重。

2.少食多餐,因为饱餐可诱发或加重心衰;

3.注意适度的休息和运动,多与家人、朋友沟通排除焦虑和孤独等负面情绪;

4.学会自我监测:填写日常管理记录表,每天检查脚踝、腿有没有水肿,注意不要过度运动,避免感染等。

九、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小妙招:

1.每日称体重

2.每日检查水肿

3.监测运动耐量:根据情况选择走路、自行车、游泳、太极拳、爬楼等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每周3-5次。

记录气短症状:没有气短、气短在稍用力后、气短在剧烈用力后、气短在静息时等

4.检测夜间呼吸情况:

记录夜间呼吸:能平卧、需要两个枕头或更多、端坐呼吸或被夜间的气短憋醒

5.注意头晕:

记录头晕:从不头晕、站立后头晕、几乎晕厥/晕厥

如有以上症状的加重,提示心衰恶化,需及时通知医生;此外还需要定时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好记录。

提醒注意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重在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患者居家自我管理和家庭支持尤为重要。


供稿  心力衰竭病区 张竺 田焕

编审  汤笑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