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痛脚痛可能是因为它,千万别当成韧带拉伤
2020-09-25
浏览次数(10283)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手痛脚痛可能是因为它,千万别当成韧带拉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不合理,左手海鲜,右手酒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痛风也如影随形般的呈现逐年增多的姿态。我国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趋向年轻化,据报道,40岁以下的初次发病增加了26.3%[1]

一、关于痛风

痛风是人体的一种叫嘌呤的代谢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尿酸在人体内蓄积太多,就会形成结晶,在医学上,称作为痛风石,这种痛风石在关节中就会引起我们的疼痛。痛风初始发作时,常常是手、脚拇指等关节,出现的单个关节的急性发作,可呈刺痛感,常被误以为是韧带拉伤,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痛风和饮食的关系也尤为密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近年来痛风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而高嘌呤食物是痛风的元凶。饮酒、高嘌呤、高蛋白饮食等使血尿酸浓度升高,常是痛风关节炎发作的诱因[2]

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宜的体重、良好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预防乃至治疗痛风的最有效措施了。

二、痛风的症状是什么呢?

它的症状是高尿酸血症,导致结晶石沉积于关节,形成的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通常突发单个跖趾、踝关节红肿疼痛。

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它可合并肾脏慢性损害,甚至出现关节畸形、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的合并症。

三、痛风的影像学检查

痛风的影像检查,常利用双能量CT对关节内尿酸盐结晶,即痛风石进行检测,从而可以检测出体内不同部位沉积的尿酸盐的结晶,并能对关节内尿酸盐结晶和钙,这两种化学成分,进行颜色的识别,检出的尿酸盐结晶会呈现绿色的标记。双能量CT做为无创诊断痛风,并通过运用三维成像软件检测病人体内痛风石的沉积情况进行评估,结合病史和实际情况,可以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提供确切的诊断效果。2015年,双能量CT检查被列入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痛风分类新标准,但对于首次发病及病程小于6周、接受过降尿酸治疗的患者双能量CT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我院采用西门子第三代双源CT,利用双源双能量CT技术,在具有低辐射剂量优势下,同时识别尿酸盐有无沉积及结晶体大小、数目、分布、位置等,可显示微小关节面解剖结构及微小骨质破坏,尤其在痛风的无症状期,为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有研究显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尿酸盐沉积检出率达 91.2%[3]



我院西门子第三代双源CT


痛风西门子第三代双源CT扫描图像


磁共振MRI也可以作为诊断痛风的检查手段,MRI检查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它与双能量CT相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能够更早的发现痛风早期病理变化,MRI对组织分辨率较好,它能显示痛风引起的软组织及滑膜的增厚,以及炎症改变,在关节痛风的诊断中具有很好的潜力。但是,MRI 敏感性受痛风石大小的影响,与MRI扫描层厚有一定关系,个别患者 MRI 与双能量 CT图像扫描范围不一致,MRI检查还需进一步优化扫描方案[4]

总之,痛风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予以判断,但缺乏特异性。早期症状不典型或是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容易漏诊或误诊。常规 X 线、C T 检查可显示较大的尿酸盐结晶体及骨质破坏,一般用于评价痛风的中晚期,但无法诊断早期痛风。诊断痛风的“金标准”是关节穿刺偏振光显微镜下识别双折射尿酸盐结晶的检查,但关节穿刺有创性、关节液不足、患者配合度都会影响其普遍应用。 M R I 显示骨髓水肿、滑膜增生、软组织病变较 C T 有明显优势,但对尿酸盐结晶缺乏特异性,可作为补充检查。

认识痛风,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低嘌呤低能量食物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的关键,对于痛风的严重患者,还要结合服用药物治疗,可大大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阅读:

[1]胡慧娟,廖美焱,田志雄,等 . 双源 CT 痛风识别技术在检测 尿酸盐沉积中的应用 [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12):1101- 1103.

[2]靳国庆,王东林,王振杰,等 . 双源 C T 双能量成像对痛风 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临床放射性杂志 ,2013,32(4):555-558.

[3] 曹国平, 罗 松, 邓小毅, 顾红梅.MRI 对痛风性膝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研究 安 徽 医 学 第 40 卷第 11 期 .

[4] 何晓清 , 朱万寿 , 梁汉欢 , 等 . 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在痛风性 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J].CT 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8,1(2):11-13.


供稿  放射科 张鸿彩  孙明华  宋圆圆

审编  汤笑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