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支架,方无畏
提到心脏支架,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它也逐渐成为冠心病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但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带您走近这个拯救了无数冠心病患者的“医疗神器”。
心脏支架(Stent)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主要材料为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
自1977年9月16日首例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展迅速。40多年过去了,冠脉介入治疗历经四次变革式发展,1977年单纯球囊扩张(PTCA),1987年裸金属支架(BMS),2003年药物洗脱支架(DES),2013年全吸收式生物可降解支架(BVS),已成为全球目前最常见的医疗技术之一,也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和血管狭窄患者都需要支架植入,同样也不是越早植入越好。 一般血管狭窄达到75%的并且有明显缺血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支架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需要根据临床病情综合判断,目前我国对支架治疗适应症有着严格的规范。
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有力推进,很多患者享受到了冠脉支架的集采红利。惠民政策的实施,为很多冠心病患者带来福音,越来越多人选择支架植入治疗,因此,支架植入的相关注意事项需要更多冠心病患者了解和掌握。
那么,植入心脏支架后,需要注意什么呢?
1.支架植入并不等于以后不会再次复发,支架植入后还需经过术后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预防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并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的部位,有些狭窄的血管并没有放支架,容易再发狭窄,危险性仍然存在。
2.对于冠心病来说,无论放还是没放支架,都需要规律的药物治疗,例如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类的药物治疗,同时还需要控制血压,心率等等,如果没有规律的治疗,那么血管很容易出现狭窄或者堵塞。
3.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植入支架打通血管后,如果没有规律的服药治疗,那么支架的位置可能会再次狭窄,这是因为诱发冠心病和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没有消除,只有通过规律的用药治疗,才可能把危险因素控制住。
随着医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患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部分患者可以选择可吸收支架,也可以选择药物球囊而不用植入支架。
总而言之,植入支架并不是冠心病治疗的终点,术后更要做好“护心”治疗,遵照医嘱规律服药。
供稿 冠心病二病区 张乐颖
责编 吴朵朵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