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呼噜不当事
打呼噜,生活中我们应该都遇到过,很多人认为打呼噜很常见,没有什么异常的,其实,你知道吗,打呼噜可能是一种疾病。打鼾俗称打呼噜,主要是由于睡觉时呼吸道阻塞或狭窄导致呼吸道阻力增加,进而使得经过呼吸道的空气流动受阻,引发了咽喉部软组织振动发出响声,即鼾声。打鼾可能是一些疾病的症状,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这类患者在睡眠中有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发生,可导致严重后果。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多种原因导致睡眠时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通气不足,引起间歇性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及睡眠结构紊乱,进而使身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简单来说是指每晚7小时睡眠,鼻或口腔气流暂停超过10秒,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指数(即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的次数)超过5次以上。 研究表明,OSAS患者常并存高血压,约30%血压升高者存在OSA,约50%夜间打鼾者存在血压升高,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增长、肥胖和男性等。而且,睡眠呼吸暂停常常导致以下并发症: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抑郁症等。
睡眠呼吸暂停的分类及区分
阻塞性 (OSA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最常见:指口鼻气流消失,胸腹式呼吸仍然存在。系因上气道阻塞而出现呼吸暂停,但是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驱动功能正常,继续发出呼吸运动指令兴奋呼吸肌,因此胸腹式呼吸运动仍存在。
中枢性 (CSAS):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S) 指口鼻气流与胸腹式呼吸同时消失。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引起,中枢神经不能发出有效的指令,呼吸运动消失,口鼻气流停止。
混合性 (MSAS):
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MSAS)指1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开始口鼻气流与胸腹式呼吸同时消失,数秒或数十秒后出现胸腹式呼吸运动,仍无口鼻气流。即在1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先出现中枢性呼吸暂停,后出现阻塞性呼吸暂停。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有不同程度增加。
2.动脉血气分析: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3.肺功能检查:部分病人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4.多导睡眠图(确诊检查)
危险因素;
年龄:成年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女性绝经期后患病者增多,有资料显示70岁以后患病率趋于稳定。
性别:女性绝经前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
遗传:上气道解剖异常肥胖或OSAHS家族史。
疾病因素:其他相关疾病包括包括甲状腺功低下、肢端肥大症、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胃食管反流及神肌肉疾病等。
其它因素: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和或服用镇静、催眠或肌肉松弛类药物。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减肥,规律锻炼;睡眠规律 (regular sleep-wake-cycle);禁酒,禁安眠药;侧卧睡;无创呼吸机治疗。
药物治疗:治疗原发病 (bronchial asthma);应用呼吸驱动或兴奋药 (Theophyllin)。
若长期打呼噜无法缓解,而且严重影响了白天的精神状态,导致白天困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问题,不要简单地认为无关紧要,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供稿 高血压病区 吴朵朵
责编 汤笑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