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知多少?
2021-11-12
浏览次数(3910)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心脏瓣膜病知多少?

心脏病有很多种类型,心脏瓣膜病就是其中的一种,但因为心脏病的病因复杂,心脏瓣膜病又可以分为很多类。引起瓣膜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先天性畸形、风湿热、粘液变性、退行性改变、缺血性坏死、感染和创伤等。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退行性变逐渐成为心脏瓣膜病的主要病因。那么关于心脏瓣膜以及心脏瓣膜病您又知道多少呢?

心脏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要了解心脏瓣膜疾病,首先要从心脏的结构谈起。人的心脏有左、右心房以及左、右心室四个腔,同时还有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4个瓣膜;左心室连着主动脉,右心室连着肺动脉;主动脉瓣膜连接着左心室和主动脉,肺动脉瓣连接着右心室和肺动脉,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瓣膜是三尖瓣。心脏的结构除了心脏瓣膜外还有心肌,其规律的收缩及舒张起到心脏泵血的功能。

什么是心脏瓣膜?

心脏瓣膜就是我们心脏内的房门,形状像花瓣,每个瓣膜是由2~3个瓣叶组成,这些瓣叶非常光滑且富有弹性,而且非常的薄,它们相当于心脏中房与室之间和心室与大动脉之间的大门,沿着血液流动的方向开启,起单向阀门作用,保证血液顺着一个方向通过心脏,防止血液逆流。

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正常心脏瓣膜的开放和关闭有赖于瓣膜、瓣环以及腱索和乳头肌等结构的密切配合,当心脏瓣膜出现结构或功能改变时,血液无法顺利排出,或者排出去的血液逆流回来,而使心脏负荷加重,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病症,我们称之为瓣膜性心脏病。瓣膜疾病主要影响的是心脏的泵血功能,造成心脏负荷加重及外周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比如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等,可引起胸痛、胸闷、气促、晕厥等症状,甚至发展成为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心脏瓣膜病的分类?

造成心脏瓣膜病可以是先天性的原因,如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等;也可以是后天性的损害,如最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肌病等。依据结构异常瓣膜性心脏病分为三类: 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瓣膜狭窄——瓣膜张开的幅度不够大,造成血液流动受阻,从而进入下一个心腔或血管的血液减少,相当于门开不全,血流在心内受阻,流通不畅。

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关闭不严,造成部分血液反流,相当于门关不拢,使得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流会向前、后两个方向流动。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在四个瓣膜均可发生,其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最易受累。

心脏瓣膜病如何治疗?

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如果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程度只是轻度,我们的瓣膜功能没有显著的异常,对日常生活不造成影响,这种情况不需要特别处理;如果是中度的狭窄或关闭不全,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心功能的异常,无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这些情况也可以服用药物保守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复查心脏彩超,及时了解病情的进展。对于重度的狭窄或关闭不全,同时患者症状明显,又伴心功能下降或者肺动脉高压等问题时,需要手术干预治疗。  

手术干预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心脏瓣膜病的传统治疗方式。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心脏瓣膜成形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近年来,随着瓣膜介入研究取得的日新月异发展,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目前大部分的心脏瓣膜病均可通过介入手段完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及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钳夹术、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术、经导管三尖瓣植入术等。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等优势,介入治疗成了越来越多瓣膜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

心脏瓣膜病如何预防?

预防心脏瓣膜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1.炎症疾病要及时治疗:对感冒发热、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结炎等要及时治疗。

2.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和体力活动,可增加心脏的代偿能力。

3.稳定情绪:情绪激动时,会突然发生心动过速,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脏功能不全。

4.及时就医:患者一旦确诊心脏瓣膜病,及时正规医院就诊,开启个体化方案治疗。


供稿  结构性心脏病病区  陈慧玲

责编  张灵芳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