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问 题 也 可 伤 “心”
2022-06-06
浏览次数(2030)
合适
合适
手机阅览


心理问题也可伤“心”

—心房颤动系列科普知识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房颤是由于肺静脉异常放电所导致的一种快速性的心律失常。房颤不仅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器质性心脏疾病密切相关,也受心理性因素的影响。

一、心理因素会让房颤患者伤“心”吗?

研究显示,坏情绪不仅可以使健康人的房颤风险增加,还可以使阵发心房颤动患者的房颤发作风险增加3-6倍。在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研究中发现,射频术后复发组患者的基线焦虑评分更高,焦虑仍是复发的显著预测因素。进一步研究中,在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洛尔)后,由愤怒或压力引发的房颤发作显著减少,从而证明了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参与了压力导致房颤的病理机制。

因此,愤怒、敌意、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和压力已成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心理因素是如何让房颤患者伤“心”呢?潜在机制是什么呢?

压力、抑郁和焦虑等状态,可通过激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扰乱自主神经和免疫过程,直接影响心血管系统,间接导致了心血管病风险的增加,从而增加高血压、心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

1.焦虑状态的患者体内交感神经激活,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缩短房室结不应期,加快心室率,引起动作电位时程的交替,肾上腺素能激动神经诱发心房异位激动,触发折返机制从而引起房颤。

2.焦虑状态的患者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多,促进心肌纤维化,而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又引起心脏舒缩功能异常,使心脏舒张压增大,导致房内压升高,造成心房的异常牵拉从而引起房颤。

3.心理障碍激活体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促进房颤的发生。 心理障碍的患者在急性期时体内的C反应蛋白增加,促炎因子释放增加,抗炎因子分泌减少,均可参与引起房颤。

因此,房颤和心理障碍互为因果,压力和焦虑常为房颤的诱因,而一旦发生房颤,人也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

三、如何改善或消除心理因素对房颤患者的负面影响呢?



 作为房颤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需要学习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与房颤和所患的心血管疾病“和平共处”。

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可以改善房颤患者的活动耐力及生理功能,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房颤患者朋友,多培养及拓宽个人兴趣,利用业余时间看看书、唱唱歌、跳舞、下棋、出去旅行、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运动等都是能使人变得充实和充满活力的方法,同样也会使人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懂得倾诉,驱散心中的阴霾。

请呵护好我们的“心”,莫让心理问题伤了“心”。



供稿 心律失常一病区 胡光玲

审稿  朱贺变

美编  朱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