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心动,不要颤动啊
—心房颤动系列科普知识
我的本名是“心房颤动”,你也可以叫我的别名“心房纤颤”,更亲昵些你还可以叫我的小名“房颤”。
心脏的正常跳动是由窦房结指挥与心脏传导系统协调完成的,就像中央发布了信号指令,经由电话线逐级下传执行。当我到来时,由于指令信号在心房内传导分散至各处,形成漩涡,心房就丧失了原本的收缩功能,替代的是频率快且不规则的颤动。
在这间“两房两厅”的心脏中,左心房是我最偏爱的地方。这里阡陌纵横,电路四通八达,一旦我来了兴致,就会夺取整个心脏跳动的控制权,哄的一下让心房就“躁“起来了:不仅每分钟可以让心房跳动350-600次,而且还会带着心室一起嗨,想跳快就快,想跳慢就慢,快可多达200次/分以上,慢则至30-40次/分。
如果你以为我只是个管心跳的电工,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我还拥有自己的专业团队,尤其三名核心成员,威力巨大:
核心成员一:永久性房颤,是指持续超过一年以上且无法转成正常心跳的房颤。是我房颤阵营中最顽强的中流砥柱,杀伤力十足,战斗力爆表,缺点是太刚了,不善于伪装,很容易被人发现。
核心成员二:持续性房颤,是指持续时间>7天的房颤,善于运动战,除非是药物或电复律,否则很少会不战而降。作战灵活,颇有敌进我退、敌退我扰的作战风格。
核心成员三: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大部分短于48小时,来无影去无踪,因为难以捉到他的蛛丝马迹,诊断起来很是困难。
在我团队成员的帮助下,我苦练功力,终于学会了三招,让很多人败倒在我的石榴裙下,忍受着疾病带来的痛苦。
招式一:脑卒中——最重要的招式
没错,我和“中风哥”关系匪浅,在我每分钟350次的跳动频率下,心房其实是没有收缩活动的,整个心房里血流速度那叫一个慢,仿佛静水深流。在心脏超声下,你都可以看到心房里血流像通天河里的泥沙一样,打着漩涡,随时准备沉底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尤其喜欢安静地趴在诸如左心耳等犄角旮旯的地方,等待机会随着血流全身流动,他们最爱目的地就是大脑,在血管里面堵塞交通,导致脑部缺血,重则致命,轻则偏瘫,或者老年痴呆。这一招,可以说是我“远程攻击“的必杀技,源于心而攻于脑,因此也被称为”心源性脑栓塞“,是很多患者首次就诊的主要原因。
招式二:诱导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由于我的疯狂跳动,导致心房躺平不动,直接损失了大约25%的心功能。对于年轻人来说,这25%的损失也许不算啥。但是对于本身心功能就不好的老年人或者其他类型心脏病患者来说,这25%的心功能丢失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会直接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的发生。而且,长期的快速心跳,还会导致心脏增大,进一步损害心功能,让心脏基础疾病雪上加霜。
招式三:心脏节律发生紊乱
这是大家认识我最主要原因。我可以跳的快,也可以跳的慢,还可以跳的乱,总之一句话,跳的无规律,就是我的规律。跳的快的话,部分人也会在我乱跳的时候表现为胸闷、气短,但是也有人对我的出现毫无感觉,一点症状也没有。
虽然我的三个招式非常厉害,但是你们也不用害怕,我也有我的弱点,常见对付我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外科迷宫手术以及左心耳封堵等,在这几个厉害的对手下,一向傲慢的我也瑟瑟发抖。如果你能够维持良好的血压、血糖、血脂、戒烟、戒酒、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你也可以将我消灭于江湖!
供稿 心律失常一病区 胡光玲
审稿 朱贺变
美编 朱贺变